妙手生香 第51节
故而,拉提一个人拎着三盏灯,如一只渺小的扑火飞蛾,艰难地继续向前行。
横穿过宽街,围绕皇城开凿的护城河上正有船队游湖,打头的是一支挂着芙蓉灯的船坞,体量有些大,灯也好看,有罗帛、琉璃、笼纱、雕漆等等式样做的灯品,后面跟着的船也都不俗,一看便是勋贵权豪家的游街。
人群全都挤在桥上看热闹。
含钏并两个小的被人潮挤到了桥中间。
拉提紧紧牵住两个姑娘的衣角,不让二人被人潮推得更远。
耳畔边全是叽叽喳喳的声音,含钏笑着和小双儿对视一眼,准备挤出去。
“那是富康大长公主家的船!”
有人在人潮中高声吆喝,“去年就是他们家夺的彩头!”
含钏从头到脚的血液如同凝住了一般,余光一眼瞥见了坐在船坞的那抹身影。
含钏艰难地吞咽下一口口水。
若是有礼炮,她一定朝着那个船坞,准确无误地轰过去。
第八十二章 松鼠鳜鱼
今年的元宵灯会,既有结彩灯楼,又有豪门游湖,既叫平民百姓观赏了买得起的花灯,也叫老百姓远观了买不起的花灯和三辈子都高攀不起的豪门千金。
含钏被其中一位三辈子都高攀不起的豪门千金,气得满脸通红地回了宅子。
第二天,嗓子就哑了,整个人也蔫蔫的,不太有精神。
钟嬷嬷摸了摸含钏额头,盖棺定论,“昨儿个是不是桥上看船了吧?”
小双儿往后缩了缩。
钟嬷嬷掩了掩含钏的被子,“吹凉了,要吃吃药才行。”
又拿了一锭银子让小双儿去善药堂请大夫,开了一副药,小双儿又跟着大夫回药堂取药,小双儿生个灶负责熬药,拉提生了两个灶,钟嬷嬷在旁边指点着熬陈艾姜汤和鸡汤。
陈艾姜汤料放得足,拉提把一大丛陈艾揪成团子、几大块的姜片放进砂锅里熬煮,慢慢熬出陈艾的苦涩和姜片的辛辣味。
这头的灶上熬清鸡汤,老母鸡放血剖肚取内脏,宰成大块大块的肉,用肚子里的鸡油把肉块炒得半生不熟,跟着起清水将鸡肉下锅,啥也不放,慢慢熬着,时不时开盖撇去浮沫,等筷子能插过鸡胸,出锅时再在碗里撒上几颗粗盐,提提味即可。
含钏喝完苦哈哈的药,刚睡下去没一会儿,就被拽起来喝又苦又辣的姜汤,刚把眼睛眯上,一碗飘着香的鸡汤又来了。
一天如此反复三次。
含钏坚强地告诉自己,病该好了,再不好,连囫囵觉都没有了。
不仅没有囫囵觉,也没有好吃的。
含钏喝汤,两个小的吃肉。
拉提把熬汤的鸡肉放凉撕成条状,放上盐、豆油、芝麻油、油辣子、芝麻、花生碎、胡椒面、白醋、小葱段和芫荽拌匀调味,配上熬得粘稠热乎的小米粥。
在正房,也就是含钏床边吃得两张嘴直吧唧。
那股香辣味飘到含钏里屋,气得她直拍床沿。
不过还是比宫里好太多了。
宫里头生病是硬抗,不敢给人知道,顶多给阿蝉知道,让阿蝉去太医院买点药渣子来熬——女使,特别是御膳房的女使是不可以生病的,一旦生了病就会被迁到宫里最偏僻的永巷,其他的倒没什么,每天都没口热饭吃,这是要人命的。
含钏身体壮得像头小牛崽,发了一身汗后,精神好多了,利落起了身。
什么富康大长公主。
什么张氏。
全都被抛在脑后了。
正月一过,能大兴土木了,含钏带上拉缇,拎了一小盒红豆糕,顺道去胡同正东头那处宅邸走了走街坊——这是老胡同的规矩,新街坊开工大吉,邻居得去瞅一瞅看一看,住在前头的余举子家里都已经送了一筐橘柑过去了。
“...正月里开工,倒是辛苦您了。”含钏笑意盈盈地又介绍了自己身份,将红豆糕递了上去,“儿是胡同尾巴上‘时鲜’食肆的掌柜的,给您带点手信来,往后便是邻里邻居的了。”
那监工头子都穿着淞江三绫布,倒是笑着接过含钏的礼信,“劳烦掌柜的费心。”
这声音...
含钏微不可见地蹙了蹙眉,侧身让劳工搬东西进府,那东西被红布罩得严严实实的,看形状像是个十二幅的屏风。非凡
这宅邸里里外外做工的怕是有五六十人,含钏略略咂舌。
真是个大户人家呀。
且看摆在门口的木材用料,要么是做床的红檀木,要么是做八仙桌的鸡翅木,要么是做盒匣箱柜的小叶紫檀...都不是便宜货。
这宅邸忙里忙外的,含钏又同那监工寒暄了两句,尽了邻里的本分便带着拉提往官牙走去,临了了含钏蹙了眉头,偏头又看了两眼,如今这宅邸还未挂牌匾,尚不知花落谁家,只是...
哪位封疆大吏有这个脸面让宫里的太监来监工?
含钏摸了摸头,想到,或许是圣人御赐的宅邸吧?
挺好的。
这胡同里又多了个达官贵人。
往后,她食肆的价格,水涨船高,又能涨上一波。
走半柱香到了官牙,含钏喜欢和熟人做买卖,找到黄二瓜说明了要求,“想请两位手熟的工匠,琢磨着在后院垒上一个烤灶,砌一个小池子养鱼。还想请一位木匠,多打一点柜子箱笼,如今宅子里住的人多了,都得备起来。”
黄二瓜想了想,介绍了一位姓周的泥匠和一位姓赵的木匠,以五十文的工钱请回宅子。
价格虽高,可手上的活儿还行。
周师傅自己带了浸泡一个月的沥灰来砌烤灶和小池子,赵师傅量了宅子的尺寸摁了手印,十天后交货。
池子、烤灶和箱笼木柜,大概是同一时间交付。
池子半人高,含钏双臂打直撑开那么宽,小石子儿围的外沿还挺好看,烤灶也是按含钏的要求做的,里面能横着放进去一整只羊,更别提鸡呀鱼呀之类的小货。
烤灶落定,拉提最高兴,咿咿呀呀地在含钏跟前比划,比划完了,两双眼睛都看向双儿。
“拉提说,他可以用烤灶做烤乳猪、烤羊排、烤牛头、烤蒜瓣鸡、烤羊尾巴、烤馕。”
含钏挠了挠后脑勺。
拉提不过做了三个动作,能有这么多意思?
怕不是小双儿自己想吃什么,就顺势加进去说?
还有一点。
烤馕...这个词儿,双儿是如何从拉提的比划里解读出来的?
暂且不说别的,含钏把池子里的水晒了三天后,才去东郊集市买了四五尾活鱼放进去,到第二天鱼儿都活蹦乱跳的,含钏这才放了心,当天就在食谱里加上了鱼这种食材。
往前做的菜,食材多半是猪肉、羊肉、鸡肉,且都是杀好买的现货。
如今含钏一道头仰尾巴翘的松鼠鳜鱼横空出世,揽了不少客。
最佳配料四色丁,胡萝卜、青椒、冬菇、冬笋切成石榴籽儿大小,鳜鱼的刺儿得小心,刺儿上有毒。
下刀时得仔细,把鳜鱼的头斩下,鱼肉抽筋,从脊背处贴着骨头两片开刀,先用抹刀法,斜刀大出的刺儿才能长,紧跟着换个面儿再斜刀,贴上生粉,拎得比人高,再淋上滋滋冒烟的热油。
第八十三章 陈皮花雕酒
没一会儿,鳜鱼的肉便卷了起来,变得微黄飘香。
两片鱼肉,颗粒分明,咋咋呼呼的就像松鼠炸毛的身体。
鳜鱼鱼头去了鳃和黏液,挂了糊,入宽油炸制金黄,立在鱼肉跟前就像松鼠尖尖的嘴巴和脑袋。
料汁儿是酸甜口,四色丁下锅,用柿子熬出的酸甜汁儿调味儿,这都是大食肆的必点菜,也是考验掌勺师傅的一道硬菜。
“时鲜”以前没池子,含钏不敢做鱼,总觉得低人一等。
如今松鼠鳜鱼一出,含钏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且做鱼本就是含钏的拿手之一,大约是自己爱吃鱼,便很用了些心思琢磨,无论是哪处的方儿,含钏都做得有滋有味的。
食客吃了“时鲜”的松鼠鳜鱼,树起大拇指,有相熟的食客来问,“您这处的松鼠鳜鱼,怎么同留仙居的吃起来不一样?这鱼肉的外皮儿无论放多久,吃起来都酥酥脆脆的。”
这就是秘方儿了。
先挂湿糊,再挂干糊。
湿糊里还得加上一样御膳房摸索多年的方儿——蛋泡糊,也被称作是雪衣糊。将鸡蛋清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打到起白泡儿,筷子插在蛋清中直立不倒为止。再加入几滴酒、常用的面粉糊糊。这样挂出的糊,外观形态饱满、口感外松里嫩,非常酥脆。
这秘方儿和糕点的方子不同,是不能说出去的。
含钏笑起来,“您想吃再来便是,您是操心江山社稷的大人物,费这个心思,杀鸡用牛刀了!”跟着便转头让小双儿温上一壶花雕酒送上来,“...您也尝尝这温好的花雕酒,里面放了冰糖、陈皮、柚子经络和山楂,又暖和又好喝,您若喜欢,也能叫家里的仆从煮上一壶,晚冬初春喝起来好着呢。”
这个方儿倒是敞敞亮亮地说出了口。
老板娘的这点小心思...
食客哈哈大笑起来,不说菜品好与不好,“时鲜”有这样一位娇俏美貌的老板娘,便胜出了留仙居老大一截儿!
北京人吃大肉多,吃鱼少,且只有大酒楼才有地方扩池子养活鱼,含钏一连几日都在推鱼,松鼠鳜鱼打头阵,蒜香鱼片汤、酸菜鱼、铁盘鱼排、五色鱼生、辣子鱼丁、山珍炖鱼丸...还有些精品菜,如鲟鱼唇菌菇盅、私房鱼鳔锅、盐焗两头鲍,跳出了活鱼的范畴,直奔天津渤海的干货去了。
含钏做鱼做爽了。
京城的突然发现,一条鱼,也能有这么多做法?
猜测“时鲜”今儿个又做什么鱼,成了几个坊口热议的话题。
因为鱼,“时鲜”突破了先头的瓶颈,拓宽了食客的胡同范围,这倒是含钏没想到的。
一入夜,“时鲜”门口又重现了当初卖煎饼的排队场景,因厅堂内只能摆五桌,排队的食客便只能等着翻台。
可如今和卖煎饼时,也有些许不同。
想买煎饼的,便老老实实排队,如不愿意花时间排队的,便走了就是。
如今这名声炒了起来,且坊间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乐意等位更不乐意排队的人儿要么托关系找上白爷爷或是胡文和,让含钏加塞儿,要么放硬话,如寿昌伯府上的五公子托了小厮过来放话,“今儿个必定给留个位,否则就让‘时鲜’在京城混不下去。”
小双儿是个素质过硬的,毕竟在油铺两口子的毒手下活了这么些年,直说,“您是寿昌伯爷家的公子,他是成郡王府上的爷,都说要留位,您说说,咱们店家留给谁?”
腰板挺得很直。
寿昌伯,岂敢和成郡王相比?
横穿过宽街,围绕皇城开凿的护城河上正有船队游湖,打头的是一支挂着芙蓉灯的船坞,体量有些大,灯也好看,有罗帛、琉璃、笼纱、雕漆等等式样做的灯品,后面跟着的船也都不俗,一看便是勋贵权豪家的游街。
人群全都挤在桥上看热闹。
含钏并两个小的被人潮挤到了桥中间。
拉提紧紧牵住两个姑娘的衣角,不让二人被人潮推得更远。
耳畔边全是叽叽喳喳的声音,含钏笑着和小双儿对视一眼,准备挤出去。
“那是富康大长公主家的船!”
有人在人潮中高声吆喝,“去年就是他们家夺的彩头!”
含钏从头到脚的血液如同凝住了一般,余光一眼瞥见了坐在船坞的那抹身影。
含钏艰难地吞咽下一口口水。
若是有礼炮,她一定朝着那个船坞,准确无误地轰过去。
第八十二章 松鼠鳜鱼
今年的元宵灯会,既有结彩灯楼,又有豪门游湖,既叫平民百姓观赏了买得起的花灯,也叫老百姓远观了买不起的花灯和三辈子都高攀不起的豪门千金。
含钏被其中一位三辈子都高攀不起的豪门千金,气得满脸通红地回了宅子。
第二天,嗓子就哑了,整个人也蔫蔫的,不太有精神。
钟嬷嬷摸了摸含钏额头,盖棺定论,“昨儿个是不是桥上看船了吧?”
小双儿往后缩了缩。
钟嬷嬷掩了掩含钏的被子,“吹凉了,要吃吃药才行。”
又拿了一锭银子让小双儿去善药堂请大夫,开了一副药,小双儿又跟着大夫回药堂取药,小双儿生个灶负责熬药,拉提生了两个灶,钟嬷嬷在旁边指点着熬陈艾姜汤和鸡汤。
陈艾姜汤料放得足,拉提把一大丛陈艾揪成团子、几大块的姜片放进砂锅里熬煮,慢慢熬出陈艾的苦涩和姜片的辛辣味。
这头的灶上熬清鸡汤,老母鸡放血剖肚取内脏,宰成大块大块的肉,用肚子里的鸡油把肉块炒得半生不熟,跟着起清水将鸡肉下锅,啥也不放,慢慢熬着,时不时开盖撇去浮沫,等筷子能插过鸡胸,出锅时再在碗里撒上几颗粗盐,提提味即可。
含钏喝完苦哈哈的药,刚睡下去没一会儿,就被拽起来喝又苦又辣的姜汤,刚把眼睛眯上,一碗飘着香的鸡汤又来了。
一天如此反复三次。
含钏坚强地告诉自己,病该好了,再不好,连囫囵觉都没有了。
不仅没有囫囵觉,也没有好吃的。
含钏喝汤,两个小的吃肉。
拉提把熬汤的鸡肉放凉撕成条状,放上盐、豆油、芝麻油、油辣子、芝麻、花生碎、胡椒面、白醋、小葱段和芫荽拌匀调味,配上熬得粘稠热乎的小米粥。
在正房,也就是含钏床边吃得两张嘴直吧唧。
那股香辣味飘到含钏里屋,气得她直拍床沿。
不过还是比宫里好太多了。
宫里头生病是硬抗,不敢给人知道,顶多给阿蝉知道,让阿蝉去太医院买点药渣子来熬——女使,特别是御膳房的女使是不可以生病的,一旦生了病就会被迁到宫里最偏僻的永巷,其他的倒没什么,每天都没口热饭吃,这是要人命的。
含钏身体壮得像头小牛崽,发了一身汗后,精神好多了,利落起了身。
什么富康大长公主。
什么张氏。
全都被抛在脑后了。
正月一过,能大兴土木了,含钏带上拉缇,拎了一小盒红豆糕,顺道去胡同正东头那处宅邸走了走街坊——这是老胡同的规矩,新街坊开工大吉,邻居得去瞅一瞅看一看,住在前头的余举子家里都已经送了一筐橘柑过去了。
“...正月里开工,倒是辛苦您了。”含钏笑意盈盈地又介绍了自己身份,将红豆糕递了上去,“儿是胡同尾巴上‘时鲜’食肆的掌柜的,给您带点手信来,往后便是邻里邻居的了。”
那监工头子都穿着淞江三绫布,倒是笑着接过含钏的礼信,“劳烦掌柜的费心。”
这声音...
含钏微不可见地蹙了蹙眉,侧身让劳工搬东西进府,那东西被红布罩得严严实实的,看形状像是个十二幅的屏风。非凡
这宅邸里里外外做工的怕是有五六十人,含钏略略咂舌。
真是个大户人家呀。
且看摆在门口的木材用料,要么是做床的红檀木,要么是做八仙桌的鸡翅木,要么是做盒匣箱柜的小叶紫檀...都不是便宜货。
这宅邸忙里忙外的,含钏又同那监工寒暄了两句,尽了邻里的本分便带着拉提往官牙走去,临了了含钏蹙了眉头,偏头又看了两眼,如今这宅邸还未挂牌匾,尚不知花落谁家,只是...
哪位封疆大吏有这个脸面让宫里的太监来监工?
含钏摸了摸头,想到,或许是圣人御赐的宅邸吧?
挺好的。
这胡同里又多了个达官贵人。
往后,她食肆的价格,水涨船高,又能涨上一波。
走半柱香到了官牙,含钏喜欢和熟人做买卖,找到黄二瓜说明了要求,“想请两位手熟的工匠,琢磨着在后院垒上一个烤灶,砌一个小池子养鱼。还想请一位木匠,多打一点柜子箱笼,如今宅子里住的人多了,都得备起来。”
黄二瓜想了想,介绍了一位姓周的泥匠和一位姓赵的木匠,以五十文的工钱请回宅子。
价格虽高,可手上的活儿还行。
周师傅自己带了浸泡一个月的沥灰来砌烤灶和小池子,赵师傅量了宅子的尺寸摁了手印,十天后交货。
池子、烤灶和箱笼木柜,大概是同一时间交付。
池子半人高,含钏双臂打直撑开那么宽,小石子儿围的外沿还挺好看,烤灶也是按含钏的要求做的,里面能横着放进去一整只羊,更别提鸡呀鱼呀之类的小货。
烤灶落定,拉提最高兴,咿咿呀呀地在含钏跟前比划,比划完了,两双眼睛都看向双儿。
“拉提说,他可以用烤灶做烤乳猪、烤羊排、烤牛头、烤蒜瓣鸡、烤羊尾巴、烤馕。”
含钏挠了挠后脑勺。
拉提不过做了三个动作,能有这么多意思?
怕不是小双儿自己想吃什么,就顺势加进去说?
还有一点。
烤馕...这个词儿,双儿是如何从拉提的比划里解读出来的?
暂且不说别的,含钏把池子里的水晒了三天后,才去东郊集市买了四五尾活鱼放进去,到第二天鱼儿都活蹦乱跳的,含钏这才放了心,当天就在食谱里加上了鱼这种食材。
往前做的菜,食材多半是猪肉、羊肉、鸡肉,且都是杀好买的现货。
如今含钏一道头仰尾巴翘的松鼠鳜鱼横空出世,揽了不少客。
最佳配料四色丁,胡萝卜、青椒、冬菇、冬笋切成石榴籽儿大小,鳜鱼的刺儿得小心,刺儿上有毒。
下刀时得仔细,把鳜鱼的头斩下,鱼肉抽筋,从脊背处贴着骨头两片开刀,先用抹刀法,斜刀大出的刺儿才能长,紧跟着换个面儿再斜刀,贴上生粉,拎得比人高,再淋上滋滋冒烟的热油。
第八十三章 陈皮花雕酒
没一会儿,鳜鱼的肉便卷了起来,变得微黄飘香。
两片鱼肉,颗粒分明,咋咋呼呼的就像松鼠炸毛的身体。
鳜鱼鱼头去了鳃和黏液,挂了糊,入宽油炸制金黄,立在鱼肉跟前就像松鼠尖尖的嘴巴和脑袋。
料汁儿是酸甜口,四色丁下锅,用柿子熬出的酸甜汁儿调味儿,这都是大食肆的必点菜,也是考验掌勺师傅的一道硬菜。
“时鲜”以前没池子,含钏不敢做鱼,总觉得低人一等。
如今松鼠鳜鱼一出,含钏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且做鱼本就是含钏的拿手之一,大约是自己爱吃鱼,便很用了些心思琢磨,无论是哪处的方儿,含钏都做得有滋有味的。
食客吃了“时鲜”的松鼠鳜鱼,树起大拇指,有相熟的食客来问,“您这处的松鼠鳜鱼,怎么同留仙居的吃起来不一样?这鱼肉的外皮儿无论放多久,吃起来都酥酥脆脆的。”
这就是秘方儿了。
先挂湿糊,再挂干糊。
湿糊里还得加上一样御膳房摸索多年的方儿——蛋泡糊,也被称作是雪衣糊。将鸡蛋清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打到起白泡儿,筷子插在蛋清中直立不倒为止。再加入几滴酒、常用的面粉糊糊。这样挂出的糊,外观形态饱满、口感外松里嫩,非常酥脆。
这秘方儿和糕点的方子不同,是不能说出去的。
含钏笑起来,“您想吃再来便是,您是操心江山社稷的大人物,费这个心思,杀鸡用牛刀了!”跟着便转头让小双儿温上一壶花雕酒送上来,“...您也尝尝这温好的花雕酒,里面放了冰糖、陈皮、柚子经络和山楂,又暖和又好喝,您若喜欢,也能叫家里的仆从煮上一壶,晚冬初春喝起来好着呢。”
这个方儿倒是敞敞亮亮地说出了口。
老板娘的这点小心思...
食客哈哈大笑起来,不说菜品好与不好,“时鲜”有这样一位娇俏美貌的老板娘,便胜出了留仙居老大一截儿!
北京人吃大肉多,吃鱼少,且只有大酒楼才有地方扩池子养活鱼,含钏一连几日都在推鱼,松鼠鳜鱼打头阵,蒜香鱼片汤、酸菜鱼、铁盘鱼排、五色鱼生、辣子鱼丁、山珍炖鱼丸...还有些精品菜,如鲟鱼唇菌菇盅、私房鱼鳔锅、盐焗两头鲍,跳出了活鱼的范畴,直奔天津渤海的干货去了。
含钏做鱼做爽了。
京城的突然发现,一条鱼,也能有这么多做法?
猜测“时鲜”今儿个又做什么鱼,成了几个坊口热议的话题。
因为鱼,“时鲜”突破了先头的瓶颈,拓宽了食客的胡同范围,这倒是含钏没想到的。
一入夜,“时鲜”门口又重现了当初卖煎饼的排队场景,因厅堂内只能摆五桌,排队的食客便只能等着翻台。
可如今和卖煎饼时,也有些许不同。
想买煎饼的,便老老实实排队,如不愿意花时间排队的,便走了就是。
如今这名声炒了起来,且坊间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乐意等位更不乐意排队的人儿要么托关系找上白爷爷或是胡文和,让含钏加塞儿,要么放硬话,如寿昌伯府上的五公子托了小厮过来放话,“今儿个必定给留个位,否则就让‘时鲜’在京城混不下去。”
小双儿是个素质过硬的,毕竟在油铺两口子的毒手下活了这么些年,直说,“您是寿昌伯爷家的公子,他是成郡王府上的爷,都说要留位,您说说,咱们店家留给谁?”
腰板挺得很直。
寿昌伯,岂敢和成郡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