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林家子_分卷阅读_272
林楠收回思绪,面向李熙,朗声道:“西汉晁错有云,攘夷必先安内。而后景帝削藩,武帝伐夷,一举解决后患。我大昌并无藩王自立之事,那何为安内?便是民心所向!纵观古今,除大将、藩王等拥兵造反外,但凡是‘乱民’、‘暴民’举事,哪一次不是因为上位者民心尽失,百姓实在活不下去,才会有揭竿之举?”
“孟子有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林楠继续道,“得天下如此,守天下当亦如此!若能民心所向,众志成城,便是有一二心怀不轨之徒,又能掀起几多风浪?只要我大昌能上下一心,便是群夷,又安敢轻辱?”
说到此,声音却又低柔下去:“若论收拢人心……在百姓家破人亡,走投无路时,高高在上的扔几粒掺着沙子的霉米,又怎比的上,比得上……为他们奔波劳累,出血流汗,成为他们与滔天洪水间的最后一道防线?”
说到最后一句时,声音温暖柔软,一双清亮的眸子也幽暗下来,旁人只道说到动情处,却只有林如海猜到,他家吃里扒外的小兔崽子又在想那个人,暗自冷哼一声。
魏浩一直安静听他说话,并未插嘴,直到他说完,沉吟片刻,才转向李熙道:“臣没有意见,全凭陛下定夺。”
林楠微楞,他原本全然没有说服武官的信心,他只是有信心说服李熙而已,毕竟“民心”二字,对李熙的诱惑是巨大的。却没想到,李熙还未表态,这位一开始反对的魏将军,倒先发话支持。
李熙嗯了一声,正要说话,兵部尚书上前道:“陛下,臣不赞成此事。且不说此举太过匪夷所思,有悖祖宗规矩,且调动军队之事,何等重大……”
话未说完,便被魏浩不耐烦的打断,道:“祖宗规矩祖宗规矩!规矩是人定的!若什么都按祖宗规矩来,是不是要老子驾着战车去和那些蛮子拼命?”
“你……你!”兵部尚书气的一愣一愣的,拂袖道:“简直是有辱斯文!”
兵部官员中,侍郎是武官,尚书却是文官,总不能像魏浩那样老子儿子的乱骂,来来去去就那么一句“有辱斯文”,半点杀伤力也没有。
李熙望向林如海,道:“林爱卿意下如何?”
兵部尚书见李熙直接绕过自己,去问林如海,顿时气结,一肚子火却既不敢冲着万岁爷去,也不敢对准握着钱袋子的林如海,索性闭了嘴生闷气,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清楚,陛下之所以绕过他,八成是对此事动了心,不愿让他坏事。
只听林如海道:“我大昌的规矩,官员将领每隔数年就要调换,但是士兵却只是小范围换防,是以戍边战士身经百战,将勇兵强,但是驻守地方的部队,却甚是糜烂,如能让他们适当动一动,也不是什么坏事。更何况我大昌并无专门的军户,皆是招于农户,各个都有家小,是以此举不仅不会招致士兵不满,更有利用凝聚军心。只是……曹大人说的不错,调动军队,绝非小事,还需谨慎处置。”
李熙点头道:“林爱卿言之有理。”
目光在众臣中扫了一圈,道:“诸位爱卿,谁愿意担此大任?”
李熙此言一出,不少人都低了头开始装聋作哑——抢险救灾,一听就是累死人的差事,更何况是二十年一遇的大水,哪有那么容易抢的回来,别到时候功劳没挣上,倒把自己一条小命给整没了!
林楠倒是想去,可惜他还不够格儿。至于林如海,他打生下来就没这么勤快过,第一个装聋作哑的就是他……
倒是魏浩上前一步,道:“老臣愿意去走一趟。”
李熙点头道:“如此辛苦魏将军了。”
调动军队救灾到底是头一次,魏浩在军中威望最高,且又忠心耿耿,他能亲自跑一趟是最好不过了,只是有些大材小用罢了。
林楠见大势已定,正要上前请旨一同前往,却听林如海轻咳一声,扔过来一个警告的眼神,只得闭嘴。
因灾情紧急,魏浩领了圣旨,稍作准备后便出发,一行二十多人,每人均备双马换乘,众人中除了一个皮肤黝黑、双眸清亮的少年亲兵稍稍有些拖后腿外,各个都弓马娴熟。便是那个少年,在同伴指点下又疾驰了半日之后,便再无需旁人将就他的速度了。
******
于此同时,林府书房,林福正低声禀道:“小的已经放出消息,大爷将会在三日后出发,回苏州老宅为姑娘运送嫁妆……因大爷晕船晕的厉害,是以只能走陆路前往。”
林如海微微点头,声音清冷:“这件事你自己处理就行,务必做的干脆利落,不留半点隐患。”
林福道:“小的醒的。”
犹豫了一下,道:“听那大夫说,大爷的病也不是没得治……老爷真的就由得大爷他和……”
林如海淡淡道:“先别说他的性子,岂是肯听人劝的?更何况先前借着科举的名头,将药放在汤里哄他吃了几个月,半点儿好转也没有,再治又能怎么样?”
林福道:“可是大夫说,便是就现在这样,也不是完全就没有指望……”
林如海打断道:“有指望又怎么样?难道为了将来或许会有的孙儿,为了那万一的几率,让楠儿去和不喜欢的女人夜夜交欢不成?那他成什么了?!”
林福噤声。
林如海叹了口气,道:“正如他所言,他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我林如海,也是绝过一次后的人了……如今还能看着他在我面前活蹦乱跳,还能看着他平平安安、快快活活的活着,更有何求?”
林福听的心酸,侧过头悄悄抹掉眼泪,道:“当初小的还只当大爷是胡说八道的,谁想到居然是真的……”
林如海冷哼道:“那小子原本就是胡说八道,只怕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居然会一语成真!”
“孟子有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林楠继续道,“得天下如此,守天下当亦如此!若能民心所向,众志成城,便是有一二心怀不轨之徒,又能掀起几多风浪?只要我大昌能上下一心,便是群夷,又安敢轻辱?”
说到此,声音却又低柔下去:“若论收拢人心……在百姓家破人亡,走投无路时,高高在上的扔几粒掺着沙子的霉米,又怎比的上,比得上……为他们奔波劳累,出血流汗,成为他们与滔天洪水间的最后一道防线?”
说到最后一句时,声音温暖柔软,一双清亮的眸子也幽暗下来,旁人只道说到动情处,却只有林如海猜到,他家吃里扒外的小兔崽子又在想那个人,暗自冷哼一声。
魏浩一直安静听他说话,并未插嘴,直到他说完,沉吟片刻,才转向李熙道:“臣没有意见,全凭陛下定夺。”
林楠微楞,他原本全然没有说服武官的信心,他只是有信心说服李熙而已,毕竟“民心”二字,对李熙的诱惑是巨大的。却没想到,李熙还未表态,这位一开始反对的魏将军,倒先发话支持。
李熙嗯了一声,正要说话,兵部尚书上前道:“陛下,臣不赞成此事。且不说此举太过匪夷所思,有悖祖宗规矩,且调动军队之事,何等重大……”
话未说完,便被魏浩不耐烦的打断,道:“祖宗规矩祖宗规矩!规矩是人定的!若什么都按祖宗规矩来,是不是要老子驾着战车去和那些蛮子拼命?”
“你……你!”兵部尚书气的一愣一愣的,拂袖道:“简直是有辱斯文!”
兵部官员中,侍郎是武官,尚书却是文官,总不能像魏浩那样老子儿子的乱骂,来来去去就那么一句“有辱斯文”,半点杀伤力也没有。
李熙望向林如海,道:“林爱卿意下如何?”
兵部尚书见李熙直接绕过自己,去问林如海,顿时气结,一肚子火却既不敢冲着万岁爷去,也不敢对准握着钱袋子的林如海,索性闭了嘴生闷气,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清楚,陛下之所以绕过他,八成是对此事动了心,不愿让他坏事。
只听林如海道:“我大昌的规矩,官员将领每隔数年就要调换,但是士兵却只是小范围换防,是以戍边战士身经百战,将勇兵强,但是驻守地方的部队,却甚是糜烂,如能让他们适当动一动,也不是什么坏事。更何况我大昌并无专门的军户,皆是招于农户,各个都有家小,是以此举不仅不会招致士兵不满,更有利用凝聚军心。只是……曹大人说的不错,调动军队,绝非小事,还需谨慎处置。”
李熙点头道:“林爱卿言之有理。”
目光在众臣中扫了一圈,道:“诸位爱卿,谁愿意担此大任?”
李熙此言一出,不少人都低了头开始装聋作哑——抢险救灾,一听就是累死人的差事,更何况是二十年一遇的大水,哪有那么容易抢的回来,别到时候功劳没挣上,倒把自己一条小命给整没了!
林楠倒是想去,可惜他还不够格儿。至于林如海,他打生下来就没这么勤快过,第一个装聋作哑的就是他……
倒是魏浩上前一步,道:“老臣愿意去走一趟。”
李熙点头道:“如此辛苦魏将军了。”
调动军队救灾到底是头一次,魏浩在军中威望最高,且又忠心耿耿,他能亲自跑一趟是最好不过了,只是有些大材小用罢了。
林楠见大势已定,正要上前请旨一同前往,却听林如海轻咳一声,扔过来一个警告的眼神,只得闭嘴。
因灾情紧急,魏浩领了圣旨,稍作准备后便出发,一行二十多人,每人均备双马换乘,众人中除了一个皮肤黝黑、双眸清亮的少年亲兵稍稍有些拖后腿外,各个都弓马娴熟。便是那个少年,在同伴指点下又疾驰了半日之后,便再无需旁人将就他的速度了。
******
于此同时,林府书房,林福正低声禀道:“小的已经放出消息,大爷将会在三日后出发,回苏州老宅为姑娘运送嫁妆……因大爷晕船晕的厉害,是以只能走陆路前往。”
林如海微微点头,声音清冷:“这件事你自己处理就行,务必做的干脆利落,不留半点隐患。”
林福道:“小的醒的。”
犹豫了一下,道:“听那大夫说,大爷的病也不是没得治……老爷真的就由得大爷他和……”
林如海淡淡道:“先别说他的性子,岂是肯听人劝的?更何况先前借着科举的名头,将药放在汤里哄他吃了几个月,半点儿好转也没有,再治又能怎么样?”
林福道:“可是大夫说,便是就现在这样,也不是完全就没有指望……”
林如海打断道:“有指望又怎么样?难道为了将来或许会有的孙儿,为了那万一的几率,让楠儿去和不喜欢的女人夜夜交欢不成?那他成什么了?!”
林福噤声。
林如海叹了口气,道:“正如他所言,他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我林如海,也是绝过一次后的人了……如今还能看着他在我面前活蹦乱跳,还能看着他平平安安、快快活活的活着,更有何求?”
林福听的心酸,侧过头悄悄抹掉眼泪,道:“当初小的还只当大爷是胡说八道的,谁想到居然是真的……”
林如海冷哼道:“那小子原本就是胡说八道,只怕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居然会一语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