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自救
  子不言父之过!
  这是尊卑,也是传统。面对父亲的一厢情愿,苏过内心极其抗拒。不存在看不起李逵,苏过甚至有点可怜李逵。李逵的压力太大,已经超过了其承受范围,老爹揠苗助长了。一开始,苏轼觉得李逵基础差,要多学点,学快点,于是他给李逵制定了当年苏澈的学习计划,很快悲剧了,李逵根本就完不成。
  然后用苏过的,也完不成。可是苏轼任性的不准备改了。
  苏过也不敢在人前吐露自己的困惑,只是举得有点悬。
  苏轼也清楚自己的眼光不成,他是那种在家里鸡窝中多摸出个鸡蛋,就能高兴的赋诗一首的人。也是那个看到心里不爽的事,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一遍的主。
  年轻的时候,苏轼心情好的时候,放眼看去,都是好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放眼看去,都是坏人。
  年纪大了,也经常这样。
  苏过很惆怅,老爹正在兴头上,可李逵就作孽了,这小子已经快要奔溃了,继续这样下去,恐怕逃跑的概率会大增。再说了,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他担心万一老爹发现真相不是他想的那样,可能内心会承受不住大病一场。
  这似乎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高俅很能够理解苏轼的心情,他曾经也是如此。就像是当年学堂里读书的时候,他作为学渣,经常面对月考头痛不已。有时候运气爆棚,他偷看到了学霸的试卷,然后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信心满满,笃定自己就能得高分一样。
  苏轼恐怕也是如此。
  学士是聪明绝顶的人,但做事的水平太稀松。于是他发现学霸章惇的才干远远在他之上,章惇做出的答案,对他老人家来说,无疑和高俅当年月考时候偷看学霸的答案一个心情。自信,庞大的自信笼罩着自己,然后就飘了。
  苏轼哪里知道,章惇给李逵取了个‘人杰’的字,完全是为了调侃周元。
  多年的颠沛,官场被极度打压的生涯,让章惇也变了。当然他还是那个嫉恶如仇,有一说一的官场硬汉,但同时,他也学会了给自己找乐子,李逵就是他的乐子。
  高俅心头还是有点不笃定,他倒不是对李逵有意见,而是担心学士到头来失望:“三公子,有空的时候劝劝学士吧!我怎么看他读书比我还不如呢?”
  切身经验告诉他,一看书就犯困,绝对是学渣。他就是这样的人。要不是实在没有天分,高俅的年纪恐怕也参加科举了。大宋可没有不允许仆人身份的人参加科举,高俅虽然是军户出身,但也不是排除在科举之外的人。
  加上在苏轼身边这么多年,就算是一块顽石,也能被熏出点书香来。
  “哎,只能如此。”苏过也是一筹莫展。但他是耿直的人,他觉得有必要对高俅说真话:“他要比你强些。主要是父亲对人杰的期待太大了,导致课业比较繁重。就算是我面对如此繁重的课业,也要痛苦不堪。”
  苏过的人品还是值得信赖的,说的都是公道话。
  高俅叫板失败,连他都没有料到,李逵竟然比他强一些?苏过是个厚道人,也不会太落了高俅的面子,高俅心中很不情愿的推测出一个结果,李逵比他强,而且还强很多。
  简直让他无法接受这么个事实啊!
  绝对不可能的,他虽然诗文稀疏平常,下场科举基本上属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一类人。阅卷的考官可不管后面的墨义、贴经好不好,只要诗文不行考官就懒得赶下去,直接会将卷子拙落丢在地上。可即便诗文不行,高俅也是也读到了《尚书》和《孟子》。也就是大宋的科举之中对《孟子》这本书不太重视,这位如今还没有亚圣的称号。属于比杂书强一点的存在。
  “怎么可能?”高俅觉得不服气:“你看他那样子,涎水都快挂在嘴角了,我背书的时候虽然也犯困,但睡着了绝对不流口水。”
  为了面子,高俅也不肯承认自己在读书上不如李逵,可想来想去,也说不出强在那里,只能胡乱指一个。
  苏过面对高俅的反驳,有点无言以对。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就算争论出个高下来,又有什么用?
  李逵突然扭了扭脖子,眯着眼睛,抬手挡住了阳光。这才醒了过来,之后看到了苏过和高俅站在一起,顿时匆匆从回廊上站起来,跑到苏过面前低声恳求:“小师叔,三日前师祖就说拟个名单给我,可一转眼都这么些天了,也没见名单。小师叔是不是帮我问问,别师祖他老人家给忘记了。”
  苏过面对李逵焦虑的眼神,实在不忍心继续骗他。苏轼早就拟好了名单,就是压着不给。主要是和弟子周元通信,讨价还价而已。
  如今,李逵问起来,苏过再也没有理由压着。勉强点头道:“父亲应该拟好了名单,这些都是父亲相交多年的好友,只要书信到了,应该能帮到你。”他走进书房之后,开始在架子上寻找起来,一边找,一边说:“李逵,看你的样子,似乎想要回去?”
  “离家多日,牵挂母亲和兄长,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李逵旁顾言他,老娘张氏的性格有钱花就天下太平了,当然能够在乡里乡亲面前得瑟一阵,就有种人上人的自我安慰。至于兄长李大郎,李逵是捎带的,至少……他们兄弟感情还算不错吧?
  李逵这么想到。
  苏过也没有在意,手微微停住,在架子上抽出了一份名单,看了一眼,就递给李逵道:“看来就是这一份了。”
  李逵急忙放在手中整理的书籍,将名单放在书案上看起来。苏轼很友好的竟然将对方的地址都留在了上面,甚至还有官职。这份名单让李逵顿时如获至宝,突然,他愣住了,他看到书案上似乎有一份信,提到了他。
  主要是字迹太熟悉了,这不是老师周元的字迹吗?
  可长辈之间的通信,做晚辈的偷看有点不敬,但是李逵忍不住好奇之心,看了两眼。顿时有种天旋地转的惶恐,怎么能这样?
  ‘逵顽劣不服管束,有老师代劳,弟子深感惶恐。’
  ‘学问一途,但凡能取巧,绝不肯下苦功。’
  ……
  好像都是说他不好的字眼,最后老师周元准备将他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苏轼。他做梦都不想待在苏轼身边,要是天天在苏轼的碾压下求学,岂不是让他有生不如死的绝望?
  苏轼或许是个伟大的文学家,学问也是大宋第一等的存在。但他绝对不是个好老师,尤其是在教授弟子方面,绝对让人绝望。
  李逵吓得急忙琢磨补救的办法。
  求老师周元?
  算了,这是个没有义气的人啊!大徒弟说不要就不要了?亏你面如紫玉,目若朗星,长相有君子之风,还以为是个厚道人,没想到关键时候连拉弟子一把都不肯,眼睁睁的看着弟子入火坑,于心何忍?
  可除了周元之外,还有谁会能说得上话?
  刘葆晟?
  算了,李逵算是看出来了,刘葆晟面对文官有着天生的被压制属性,如果面对的是苏轼,恐怕连起码的反抗都不会有,直接跪了。
  老族长?
  要是捎两句口信倒是成,可要是来信就不太现实了,他老人家不识字。百丈村连个识字的人都没有,虽说如今请了一个老师给熊孩子们启蒙。但老师也不住在村子里,给熊孩子头李庆写信,算了,这货也是个睁眼瞎,一个月就学了十几个字,把他爹给气地天天想要动手揍他。寄信回村子,不仅费事,还需要找人读信回信,想来想去或许只有一个人能帮他了,胖春姐姐。
  这位还求着他帮忙在李全面前说好话呢?
  帮李逵,就是帮忙自己。
  是夜,李逵就着油灯偷偷给家里写信,而收信人却变成了县衙的厨娘许春丽,让她帮忙写一封回信,就说自己的大哥病了,不回来都不行的那种,就差说见最后一面了。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只要给老族长说明白,他老人家肯定有办法让周元写回信。他除了乞求一路顺利之外,恐怕也没有任何办法了。
  偶像苏轼确实让他着迷,但这是在没有见过真人之前。如今的李逵只想逃跑,真要是真落在苏轼的手里,李逵认为自己很有可能变成书呆子。
  翌日,他将信交给了准备回去押运第二批雪花盐的韩大虎,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把信交给县衙的厨娘。韩大虎拍着胸脯保证道:“贤弟且宽心,哥哥办事你还不放心吗?”
  随后,李逵去找了高俅。
  高俅正在城隍庙附近支了个摊子替人写信,面前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儿子从军多年,没有音讯,央求着让高俅写信。但老人的口音很重,让高俅落笔非常难受。这时候李逵如同一堵墙般堵住了高俅的视线,随后大巴掌将名单拍在高俅的面前说道:“每个人写一封信,通过驿站送货,最好快一点。”
  高俅气地瞪眼道:“你没看我正忙着吗?
  李逵之所以找高俅,这也是没办法。苏轼的朋友大部分都熟知,高俅会替苏轼写一部分信件。如果是普通的寄送礼品这些,多半是高俅代笔。至于亲戚,李逵已经求苏过写好了信件,提前将礼物送去了东京。
  高俅这边的联系人是多了一点,但也是没办法。万一李逵自己写了信,对方不认怎么办?
  李逵蹲在高俅的写信摊子边,看了一眼他的主顾之后,心中顿时有了计较。很快,高俅美滋滋的收到了二十文钱的报酬,一个个叮当作响的落入钱袋之中,挑衅的小眼神溢于言表。
  “高俅,你也知道雪花盐这个生意布局很大,投入也很大,而且已经有所准备在颖州设立中转货栈,发放江南和汴梁的货物都会从颖州送出。这对师祖来说也是一份政绩。”李逵自顾自的说着。
  高俅嘿嘿一笑;“你说的这些都没用,学士不管收税。”
  李逵不解道:“那他管什么?”
  “呃……你猜?”高俅觉得说真话有点气短,于是准备和稀泥。
  李逵也不去深究,摸了一把脸,道:“我不会让你白忙活。这份名单上的人,有钱的你先写,先发货。穷一点的……押后写。当然,和师祖关系亲密的也要提前写。你就挑着先写,比如这位驸马都尉王诜,就应该先写,一看就知道有钱人,而且还是师祖的挚友。当然,也说过不会让你白忙活,自然会给你一笔润笔费。而且之后的订单从颖州发货的你也要帮忙照看,并且记账本,这都需要劳烦你。”
  高俅想了想,缓缓点头道:“也行,但不能耽误学士的大事。”
  “师祖他老人家在谋划什么大事?”李逵好奇道。苏轼这些天养了几只羊,每天一大早开心的带着羊去河提上放羊,李逵真没看出来他这位师祖还有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的才能。
  “我就这么一说。”高俅尴尬的讪笑着,之后为难起来:“李逵,你也知道……”
  高俅这厮跟着苏轼多年,以至于他学到了苏轼的一个坏毛病,耻于谈财。苏轼是真的不在乎,钱要是落在他手里,瞬间就能送出去。高俅是学到了一点皮毛,他耻于谈财,但是因为穷,但心里渴望的很。
  李逵心领神会,伸出两个手指头对高俅道:“给你这个数。”
  “两贯?”高俅觉得自己的人生有种要升华的感觉,他每个月能够从苏轼哪里得到两贯的薪俸,要是李逵能给他两贯,他还用在城隍庙支摊替人写信吗?
  可是李逵却不屑道:“骂人是吧?两贯,能给得出手吗?一个月二十贯,可以提前领三个月。你要知道。”
  高俅兴奋的从地上跳起来,抓着李逵的手,用力道:“你不会骗我吧?”
  “去秦文广哪里支钱去,先拿三个月,你总该放心了吧?要是生意好,一月五十贯也不是梦。”李逵有种被小瞧了的愤怒,他是说话不算数的人吗?
  没想到下一刻,高俅站在他的摊子面前,砸起来,一边砸还一边疯笑:“爷这辈子都不做这埋汰人的生意了!爷终于要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