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不服_分卷阅读_926
  本能告诉秋景,这句话没错,事实上江南某些地方已经有了这样的征兆,尤其是吴王治下的钱塘郡,并非每家每户都在耕种。
  一地富余之粮,随着运河贩卖到他处,又运来其他货物。有整个镇子的人只会烧瓷,也有整个村子的人只懂做酱,借由来往不息的商队存活。如果天下人可以随意选择留家还是离乡,是耕田种地还是其他手艺都能活下去的时候……也许土地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
  “划属公田范围,皆归朝廷所有,雇来百姓耕种,让百姓做朝廷的佃户,粮食直接入国库。让那些达官权贵的眼睛放到商行上,当经商能获得田地百倍的收入时,他们还会抱着田地不放吗?”
  程泾川说着,轻轻叹了口气道,“当然这需要很久,千百年来不管贫民还是显贵都死死地依赖着土地……除了土地,他们什么都不相信。”
  “甚至把经商获取的金银,全部拿去买田地,留给后人。”秋景微微敛眉,眼带讽刺。
  起刀兵易,杀人易,夺天下易——
  而变人心,何其难也!
  “楚朝什么都做到了,就是没能变得了世人、乃至君主自己的愚昧之心。”秋景毫不留情地说,“程泾川,你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哪怕你才可比魏国公,武可当再世靖远侯,敢说自己能做到这些?”
  谈抱负理想,谁还含糊了?难道有治国良方,就能不顾忌百姓生死,起兵征伐天下?
  “独木不可成林,你没有意气相投、人中豪杰的同道,我父亲手下是一群什么样的人,难道你不清楚?”秋景吐字清晰,掷地有声地决然道,“靠着这样的一群人,纵然你能一统天下,你又要怎样满足他们的私欲?人的私欲没有止尽,起初他们只想活下去,然后想升官发财,等到手持牙笏头戴紫金冠的时候,他们又得为子孙后代盘算,遗泽三代而衰,没有私田怎么养活越来越多的儿孙?谁能担保自己后代没有不肖之辈?”
  土地是最容易最不费心思的东西,因为它不需要继承者汲汲营营,不需要继承者才德兼备,最适合不肖纨绔跟惫懒无用之辈。
  秋景一字一句地逼问道:“你不在乎这些人的良莠不齐,只问他们是否有用,是准备直接效仿楚元帝屠戮所谓的功臣吗?因为他们是这样的贪得无厌,还拖累你的大计,故而你杀他们毫无愧疚之心。倘若真有那等良相名臣,反而让你不好下手了?”
  程泾川神色微动,避而不答道:“我只信天下之大,能看得见田地关窍的不止我一人。阁主今日能卡住贪官污吏的咽喉,让他们知道捞钱有度,钱财才可源远流长,他日自也能做到教那些人明白,只会占田地就会越过越贫穷的道理。一面是商路豁达,银钱滚滚,一面是朝廷课以重税,谁敢占百亩良田传给子孙,就让他们倾家荡产的纳粮交税。”
  “你这是暴政!那些地主只会兴兵,让你死无葬身之地!”秋景怒喝道。
  孟戚居高临下,面无表情地深思。
  程泾川的想法,并不是一个字都不可取。
  田地的束缚没错,要打破这个死循环也没错。
  然而看得不差,做法离谱。
  还是经历不够,不知道这些千百年来被土地养着的高官权贵地方豪强为了维持原有的生活,是真的可以神挡杀神佛阻灭佛的,忠心算什么,皇帝算什么,军队兵马又算什么?他们会使出浑身解数,阳奉阴违,处处使坏,也要继续当蛆虫。
  岂能看轻蛆虫啊!楚朝多少良策无疾而终,又有多少本来能过上更好生活的百姓,不得不继续祖辈的生涯。
  孟戚心里有些可惜,程泾川缺的东西太多了,提拔赏识给他机会的又是裘思这样一个疯子,这才受影响变得愈发偏激,如果像袁亭那样是个大言不惭的小辈倒也罢了,偏偏运气不好——
  国师想着想着思绪就远了,屋里的争执还在继续。
  “秋阁主说得不错,我缺人少策,求贤若渴,我未必能一统天下,更别说施展抱负。秋阁主不愿江南起刀兵的想法也没有差错,只是……”
  程泾川面对武林高手的压迫以及眉峰不动,同样质问道:“江南三地看似繁华,实则还不如北地齐朝。税吏都有人快要活不下去了,何况百姓?我身边无治国之才,更不能力挽狂澜,乱象已生,不起兵戈也有叛乱,
  第304章、妄为亦死
  所有人皆感震惊,连之前的争执都搁置了。
  “益州沦陷,悬川关如何了?”
  黥面老者揪住那侍卫,急急追问。
  天授王占据了西南三郡,悬川关死死地扼住了出蜀之路,是真正的天险。
  更何况守关的还是名满天下的宁家,武将辈出,世代戍边。
  原本常驻西北边疆,自从关外蛮族式微,身为宁家女婿的楚大将军陆璋谋朝篡位后,就把宁家打发到了西南悬川关。皇帝打压,官场上的人也见风使舵,处处给宁老将军找不痛快,扣着兵甲军械,拖欠粮草饷银,好在太子为宁家女所出,这些人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
  近年来天授王势大,西南局势紧张,一方面宁家处境愈发艰辛,一方面这也给了他们喘息之机,因为陆璋不能直接撤换宁家兵马,只能采取分拆旧部、分化兵权的软刀子。
  不过随着今年太京一场宫变,陆璋暴亡,太子登基,可以说宁家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
  悬川关地势险要,宁家又少了后顾之忧——怎么之前那般艰难都守住了,现在反倒出事了?
  不止黥面老者,秋景的两个心腹亦是焦急,那侍卫被这么多人齐刷刷地盯着,顿时额头冒汗,结结巴巴地说:“是……外郡加急传来的消息,刚送到兵部。”
  至于具体情况,他一个报信的怎么可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