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下面没有了_分卷阅读_71
边静玉的嘴角下意识上扬。
不等弟弟说什么,边嘉玉就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忙说:“你该去找温阁老指点的。”别以为边嘉玉不知道,边静玉分明是想去找沈德源求指点。但边嘉玉始终觉得,边静玉不该一直冷落温阁老的!
边家人早就看出来了,温阁老怕是有收边静玉为徒的意思!
要不然人家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地递了开设恩科的消息过来?
边静玉无奈地说:“哥,你莫要用一种看着‘负心汉’的眼神看着我。我和温阁老之间并无什么,他之所以送了消息过来,怕是皇上暗示的。不然,凭着他在皇上身边的那份小心,岂会轻易泄了口风?”
在玉米一事上,边家也算是有功之臣,皇上心里都记着呢。温阁老是内阁六位大臣中最温和的一位,装傻充愣的本事比谁都强。要不是有了皇帝的暗示,温阁老再喜欢边静玉,也不会为他开后门。
“你怎么就不是负心汉了?温阁老冲着你抛了这么多媚眼,你都装看不见?”边嘉玉道。
自从以前京城中的书生们流行过用闺怨诗来给大儒们写拜帖后,书生们就都比较放飞自我。这会儿温阁老眼巴巴地想要收边静玉为徒,那他就是待在闺中一心一意等着良人归来的美人儿了,边静玉则是那个无视了美人等待的狠心人!哦,他不光狠心,他还花心!边静玉心里装着另一位美人儿呢。
“你其实是想要拜沈伯父为师吧?”边嘉玉又道。
还真叫边嘉玉说对了,边静玉心里的美人儿,啊不,是他心里最想要拜师的人选确实是沈德源。毕竟他是沈德源的小迷弟嘛!不过,边嘉玉显然是误会了,他以为边静玉的心里都装着沈怡,于是才想要拜沈德源为师的。边嘉玉心道,他能不知道弟弟和便宜弟弟的心思?这是见缝插针地要见面啊!
边家大哥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啊你啊……你成亲以后,怕是要夫纲不振了。”还没有成亲呢,就这么上赶着了。一旦成了亲,哼哼,在家里肯定没什么地位!到那时候,他是半点不会同情弟弟的。
边静玉小声地嘀咕:“说得好像你夫纲很振一样。”据他所知,现在家里账本都是大嫂管着,大哥把私房钱都上交了。等大哥要用钱时,只能去大嫂那儿领。哼哼,大哥在家里分明已经没有地位了。
不过,柳佳慧确实比边嘉玉会打理产业。做过预知梦的她很有投资眼光。
“你说什么呢?”边嘉玉道。
边静玉说:“哦,没什么……其实,温阁老说想要收我为徒,这多是玩笑话。若是我们边家没有因培育新粮种立功,温阁老说不定是真想要收我为徒的。但这会儿我们边家因为新粮种在皇上那儿挂上了号,他反而就不好再收我为徒了。话又说回来了,若没有新粮种,我们和温阁老也就没有交集了。”
只能说,边静玉和温阁老确实没有做师徒的缘分。
温阁老是个再小心不过的人。他想要一直得到皇上的信任,就一定要时刻表现出对皇上的忠心。但他同时还是太子妃的祖父,一不小心就会被归到太子那一派里。皇上高兴的时候,忠于太子和忠于皇上仿佛是一样的。等他不高兴了,忠于太子岂不是就是背叛皇上了,这难道不是在盼着皇上早死?
所以,温阁老的地位其实是有些尴尬的。
好在温阁老一直都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洗清自己□□的嫌疑就是要做纯臣、做孤臣。他从不去拉帮结派,甚至连春闱时的主考官一职都从没有争取过。他始终是一个人,背后从来没有过于复杂的利益牵扯,也不会帮太子铺就人脉,于是皇上就能一直相信他了。反过来说,只要温阁老能得到皇上的信任并始终站在皇上身边,哪怕他不会经常帮太子说话,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太子最大的帮助了。
能在皇上和太子之间营造出这么精准的平衡,温阁老实在是个老狐狸。
“他若真收我为徒,就有替太子拉拢边家的嫌疑。然而推广新粮种的功绩只能是属于皇上的,谁也不能来分一杯羹,太子更是要避嫌。”边静玉分析说,“所以,温家虽一直对我们释放善意,温老收我为徒却是不能的了。你信不信,温老一定时常在皇上面前为我和怡弟说好话,但若皇上对他说一句,你若真喜欢这两小子,不如收他们为徒吧。温老肯定会推辞说,他已年老体迈不敢耽误我们什么的。”
边嘉玉愣住了。弟弟说的都是些什么啊,怎么听上去就那么复杂呢!
边静玉又说:“不过,温家既然对我们释放了善意,他们就是对我们有恩的。但这份恩情不能放到台面上来说。以后有机会慢慢回报他们就是了。要是真大张旗鼓地去感谢温阁老,反倒是害了他们。”
边嘉玉忧心忡忡地想,官场中的事情如此复杂,等他选官后,他真能把县令当好吗?
沈怡这阵子也在看书。之前沈德源含冤落罪,沈怡失去了参加科考的资格,因此他到现在还是个白身。明年加不加设恩科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还没取得参加秋闱、春闱的资格,必须要先去考个秀才才行。身为沈德源的儿子,又是天资聪颖的人,若是连秀才都考不上,那就太丢人了。
为何后世那些初中、高中的老师都很反对早恋?因为谈恋爱确实影响学习效率。
沈怡读书时,偶尔会走神。
读文章时读到一句“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他就开始走神了。这是引用于《庄子》中一句话。沈怡想,能做到“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不仅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还必须是一个理性的人。说到理性,他从前一直觉得边静玉是个理性的人,和他熟了以后才觉出他也有一些感性。
沈怡便提笔在纸上写下了“静玉”、“理性”、“感性”六个字,然后继续走神。
以前他觉得边静玉很理性时,只觉得边静玉这人非常可靠。等他觉出边静玉的性格里有感性的一面时,他又慢慢觉得边静玉可爱了。又强大又可爱,这样一个得造物主偏爱的人是自己的未婚夫啊!
沈怡莫名有些骄傲。
漫无边际地想了很久,沈怡收回注意力时,看到了纸上写的“感性”两个字,不知怎么的,脑海里忽然将这两个字颠倒了一些顺序,就变成“性感”两个字了。然后,梦境里的场景在他脑海中爆炸了。
从圣人之言想到梦中春-色,这走神走得也是厉害呢!
负责辅导沈怡功课的沈大哥非常不解。他去后院逗了下孩子,再回来时,弟弟的脸就红得不成样子了。他很想问一问弟弟,读着圣人之言,你到底脸红个什么!你肯定是因为自觉不足而脸红的吧?
第71章
皇宫。
皇上最近喜欢去各宫娘娘那里搞突袭,根本不叫人通传。这也是高飞案带来的影响之一吧。高飞案的幕后主使是成家人,那是德妃的母家,这就把二皇子牵扯了进去。经此一事,皇上好像突然才发现宫里的女人们其实都披着另一张皮,于是他示意皇后用祈福的名义从宫里放出去了一批伺候的人。如此快刀斩乱麻,倒是叫娘娘们的经营了多年的眼线都折损了大半,一个一个都要成为聋子瞎子了。
不过,能在宫里生活了多年的都是些人精。突袭这种事,偶尔搞个一次两次可能还有点效果,等知道皇上有突袭的新爱好后,娘娘们就时刻处在演戏的状态中了,其实并不能让皇上看到什么好戏。
天将黑未黑的时候,皇上领着近侍到了又春阁。
这儿是顺嫔娘娘的宫殿。皇上没叫人通传,听闻顺嫔领着公主皇子待在偏殿里,径直去了偏殿。
殿内已经掌了灯。顺嫔坐在灯光下,一手揽着十一公主,一手揽着十四皇子。桌上摊着一本书,顺嫔在给孩子们念故事。十一公主时不时会笑两声,问些幼稚的问题。十四皇子就安安静静地听着。
顺嫔对孩子们很有耐心,她这也不全然是做戏了。宫里的娘娘都被皇上这搞突袭的新爱好弄得人仰马翻,偏偏她们的眼线折损了很多,根本无法提前预知皇上的行踪,一个个只能时刻绷着。但顺嫔无欲则刚,她没什么坏心思,也没想要争宠,每天只是本本分分地带着孩子,根本不怕皇上的突袭。
皇上站在外头听了一会儿,才抬脚走了进去。
顺嫔这才发现了皇上的存在,忙领着两个孩子行礼。十一公主和十四皇子的性子都不活泼,在皇上面前总有些拘谨。好在很多人都会在皇上面前表现得拘谨,也就不独显得他们二人胆子小了。皇上叫他们起身,然后走到书桌前拿起顺嫔刚刚给孩子们的故事书。咦,这书上怎么每一页都是画儿啊?
顺嫔小声解释了两句,说这是她娘家送来的连环画。连环画是给孩子们看的,十四皇子才刚刚启蒙,认识的字不多,这样的书最适合他了。事实上,十四确实很喜欢连环画,连睡觉时都要抱着它。
皇上隐约想起来,他似乎听皇后提过,十四喜静,顺嫔为了叫十四能变得活泼些,就托宫外的娘家人给十四准备了好些玩具。皇后这是想告诉皇上,顺嫔对十四很用心,好落实让顺嫔养十四的事。
“你用心了。”皇上说。
顺嫔忙说:“妾身愧受。”
皇上低头翻连环画。书上的文字本来就不多,又因为是给孩子们看的,用词用句都尽量简单,皇上没一会儿就把整本书翻完了。抛开故事的情节不提,这里头藏着的很多大道理让皇上非常感兴趣。
不难发现,忠孝的思想贯穿了全文。最难得的是,忠孝二字并不是突兀地显出来的,而是在字里行间一点一点透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写故事的人分明是把忠孝真正装在了心里,落在了行动里。
不等弟弟说什么,边嘉玉就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忙说:“你该去找温阁老指点的。”别以为边嘉玉不知道,边静玉分明是想去找沈德源求指点。但边嘉玉始终觉得,边静玉不该一直冷落温阁老的!
边家人早就看出来了,温阁老怕是有收边静玉为徒的意思!
要不然人家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地递了开设恩科的消息过来?
边静玉无奈地说:“哥,你莫要用一种看着‘负心汉’的眼神看着我。我和温阁老之间并无什么,他之所以送了消息过来,怕是皇上暗示的。不然,凭着他在皇上身边的那份小心,岂会轻易泄了口风?”
在玉米一事上,边家也算是有功之臣,皇上心里都记着呢。温阁老是内阁六位大臣中最温和的一位,装傻充愣的本事比谁都强。要不是有了皇帝的暗示,温阁老再喜欢边静玉,也不会为他开后门。
“你怎么就不是负心汉了?温阁老冲着你抛了这么多媚眼,你都装看不见?”边嘉玉道。
自从以前京城中的书生们流行过用闺怨诗来给大儒们写拜帖后,书生们就都比较放飞自我。这会儿温阁老眼巴巴地想要收边静玉为徒,那他就是待在闺中一心一意等着良人归来的美人儿了,边静玉则是那个无视了美人等待的狠心人!哦,他不光狠心,他还花心!边静玉心里装着另一位美人儿呢。
“你其实是想要拜沈伯父为师吧?”边嘉玉又道。
还真叫边嘉玉说对了,边静玉心里的美人儿,啊不,是他心里最想要拜师的人选确实是沈德源。毕竟他是沈德源的小迷弟嘛!不过,边嘉玉显然是误会了,他以为边静玉的心里都装着沈怡,于是才想要拜沈德源为师的。边嘉玉心道,他能不知道弟弟和便宜弟弟的心思?这是见缝插针地要见面啊!
边家大哥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啊你啊……你成亲以后,怕是要夫纲不振了。”还没有成亲呢,就这么上赶着了。一旦成了亲,哼哼,在家里肯定没什么地位!到那时候,他是半点不会同情弟弟的。
边静玉小声地嘀咕:“说得好像你夫纲很振一样。”据他所知,现在家里账本都是大嫂管着,大哥把私房钱都上交了。等大哥要用钱时,只能去大嫂那儿领。哼哼,大哥在家里分明已经没有地位了。
不过,柳佳慧确实比边嘉玉会打理产业。做过预知梦的她很有投资眼光。
“你说什么呢?”边嘉玉道。
边静玉说:“哦,没什么……其实,温阁老说想要收我为徒,这多是玩笑话。若是我们边家没有因培育新粮种立功,温阁老说不定是真想要收我为徒的。但这会儿我们边家因为新粮种在皇上那儿挂上了号,他反而就不好再收我为徒了。话又说回来了,若没有新粮种,我们和温阁老也就没有交集了。”
只能说,边静玉和温阁老确实没有做师徒的缘分。
温阁老是个再小心不过的人。他想要一直得到皇上的信任,就一定要时刻表现出对皇上的忠心。但他同时还是太子妃的祖父,一不小心就会被归到太子那一派里。皇上高兴的时候,忠于太子和忠于皇上仿佛是一样的。等他不高兴了,忠于太子岂不是就是背叛皇上了,这难道不是在盼着皇上早死?
所以,温阁老的地位其实是有些尴尬的。
好在温阁老一直都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洗清自己□□的嫌疑就是要做纯臣、做孤臣。他从不去拉帮结派,甚至连春闱时的主考官一职都从没有争取过。他始终是一个人,背后从来没有过于复杂的利益牵扯,也不会帮太子铺就人脉,于是皇上就能一直相信他了。反过来说,只要温阁老能得到皇上的信任并始终站在皇上身边,哪怕他不会经常帮太子说话,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太子最大的帮助了。
能在皇上和太子之间营造出这么精准的平衡,温阁老实在是个老狐狸。
“他若真收我为徒,就有替太子拉拢边家的嫌疑。然而推广新粮种的功绩只能是属于皇上的,谁也不能来分一杯羹,太子更是要避嫌。”边静玉分析说,“所以,温家虽一直对我们释放善意,温老收我为徒却是不能的了。你信不信,温老一定时常在皇上面前为我和怡弟说好话,但若皇上对他说一句,你若真喜欢这两小子,不如收他们为徒吧。温老肯定会推辞说,他已年老体迈不敢耽误我们什么的。”
边嘉玉愣住了。弟弟说的都是些什么啊,怎么听上去就那么复杂呢!
边静玉又说:“不过,温家既然对我们释放了善意,他们就是对我们有恩的。但这份恩情不能放到台面上来说。以后有机会慢慢回报他们就是了。要是真大张旗鼓地去感谢温阁老,反倒是害了他们。”
边嘉玉忧心忡忡地想,官场中的事情如此复杂,等他选官后,他真能把县令当好吗?
沈怡这阵子也在看书。之前沈德源含冤落罪,沈怡失去了参加科考的资格,因此他到现在还是个白身。明年加不加设恩科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还没取得参加秋闱、春闱的资格,必须要先去考个秀才才行。身为沈德源的儿子,又是天资聪颖的人,若是连秀才都考不上,那就太丢人了。
为何后世那些初中、高中的老师都很反对早恋?因为谈恋爱确实影响学习效率。
沈怡读书时,偶尔会走神。
读文章时读到一句“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他就开始走神了。这是引用于《庄子》中一句话。沈怡想,能做到“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不仅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还必须是一个理性的人。说到理性,他从前一直觉得边静玉是个理性的人,和他熟了以后才觉出他也有一些感性。
沈怡便提笔在纸上写下了“静玉”、“理性”、“感性”六个字,然后继续走神。
以前他觉得边静玉很理性时,只觉得边静玉这人非常可靠。等他觉出边静玉的性格里有感性的一面时,他又慢慢觉得边静玉可爱了。又强大又可爱,这样一个得造物主偏爱的人是自己的未婚夫啊!
沈怡莫名有些骄傲。
漫无边际地想了很久,沈怡收回注意力时,看到了纸上写的“感性”两个字,不知怎么的,脑海里忽然将这两个字颠倒了一些顺序,就变成“性感”两个字了。然后,梦境里的场景在他脑海中爆炸了。
从圣人之言想到梦中春-色,这走神走得也是厉害呢!
负责辅导沈怡功课的沈大哥非常不解。他去后院逗了下孩子,再回来时,弟弟的脸就红得不成样子了。他很想问一问弟弟,读着圣人之言,你到底脸红个什么!你肯定是因为自觉不足而脸红的吧?
第71章
皇宫。
皇上最近喜欢去各宫娘娘那里搞突袭,根本不叫人通传。这也是高飞案带来的影响之一吧。高飞案的幕后主使是成家人,那是德妃的母家,这就把二皇子牵扯了进去。经此一事,皇上好像突然才发现宫里的女人们其实都披着另一张皮,于是他示意皇后用祈福的名义从宫里放出去了一批伺候的人。如此快刀斩乱麻,倒是叫娘娘们的经营了多年的眼线都折损了大半,一个一个都要成为聋子瞎子了。
不过,能在宫里生活了多年的都是些人精。突袭这种事,偶尔搞个一次两次可能还有点效果,等知道皇上有突袭的新爱好后,娘娘们就时刻处在演戏的状态中了,其实并不能让皇上看到什么好戏。
天将黑未黑的时候,皇上领着近侍到了又春阁。
这儿是顺嫔娘娘的宫殿。皇上没叫人通传,听闻顺嫔领着公主皇子待在偏殿里,径直去了偏殿。
殿内已经掌了灯。顺嫔坐在灯光下,一手揽着十一公主,一手揽着十四皇子。桌上摊着一本书,顺嫔在给孩子们念故事。十一公主时不时会笑两声,问些幼稚的问题。十四皇子就安安静静地听着。
顺嫔对孩子们很有耐心,她这也不全然是做戏了。宫里的娘娘都被皇上这搞突袭的新爱好弄得人仰马翻,偏偏她们的眼线折损了很多,根本无法提前预知皇上的行踪,一个个只能时刻绷着。但顺嫔无欲则刚,她没什么坏心思,也没想要争宠,每天只是本本分分地带着孩子,根本不怕皇上的突袭。
皇上站在外头听了一会儿,才抬脚走了进去。
顺嫔这才发现了皇上的存在,忙领着两个孩子行礼。十一公主和十四皇子的性子都不活泼,在皇上面前总有些拘谨。好在很多人都会在皇上面前表现得拘谨,也就不独显得他们二人胆子小了。皇上叫他们起身,然后走到书桌前拿起顺嫔刚刚给孩子们的故事书。咦,这书上怎么每一页都是画儿啊?
顺嫔小声解释了两句,说这是她娘家送来的连环画。连环画是给孩子们看的,十四皇子才刚刚启蒙,认识的字不多,这样的书最适合他了。事实上,十四确实很喜欢连环画,连睡觉时都要抱着它。
皇上隐约想起来,他似乎听皇后提过,十四喜静,顺嫔为了叫十四能变得活泼些,就托宫外的娘家人给十四准备了好些玩具。皇后这是想告诉皇上,顺嫔对十四很用心,好落实让顺嫔养十四的事。
“你用心了。”皇上说。
顺嫔忙说:“妾身愧受。”
皇上低头翻连环画。书上的文字本来就不多,又因为是给孩子们看的,用词用句都尽量简单,皇上没一会儿就把整本书翻完了。抛开故事的情节不提,这里头藏着的很多大道理让皇上非常感兴趣。
不难发现,忠孝的思想贯穿了全文。最难得的是,忠孝二字并不是突兀地显出来的,而是在字里行间一点一点透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写故事的人分明是把忠孝真正装在了心里,落在了行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