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
  但是,这里可以!
  李恪与李世民带领下的晋国,夹在北方侵掠成性的游牧民族、东边强燕、西边霸秦和南边死仇武周之间,中间还有一个世之虓虎公孙策,究竟能不能发展起来,并强盛起来?
  而随李恪一起复活的嫡长子李仁,是被武则天赞叹为“李氏千里马”而改名为李千里的牛人,祖孙三人英明无比,前赴后继,大晋真的会被强国摧毁么?
  ps:看《贞观长歌》,曾为李恪流泪。
  第七十一章 公主
  汾阳城外,晋军中军大帐,李恪高坐帅椅,身后站着两名金甲武将,各戴面具,只留两个眼孔,幽深难辨,仿佛迷雾,就像这两名突然出现的神将一样,除了李恪父子,无人知其来源。
  “父王有命,令我等半月内击破秦军。你们都是军中宿将,说说有什么稳妥的法子!”李恪声音清朗,有威严。
  他虽在帅帐中,腰间挎刀,头戴赤翎金盔,毫不松懈。头盔露出来的面容,宛若白玉凝脂,剑眉下一对黑亮眸子很是有神。
  比之龙阳君卫劫和郭亮,论帅气,李恪多有不如。但论英武,十个郭亮绑在一起,也比不上李恪一半。至于龙阳君卫劫,比英武他直接完败。
  “太子殿下,秦军聚集在平阳,北依汾水而建营,错落有致,布局精妙。以同等的兵力,非急切之间所能攻下!”
  起身说话的是太原留守军团总管李世绩,总管相当于军团级别大将,此时的李靖也只是河西军团的总管而已。只是太原留守军团有太子李恪坐镇,李世绩只能屈居第二。
  作为仅次于李恪的大将,他不说话,是不会有人发言的。
  李世绩,原名徐士绩,字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绩。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后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世绩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让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他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
  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
  他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却守口如瓶。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
  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灭高丽后次年病逝,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受后人景仰。
  李世绩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他是文武双全的将军,而不是单一的谋士型大才。
  “李总管可有良策?”李恪询问,面对平阳的十万秦军,他深感无力。
  眼前的战局双方都没有做好准备,但晋国知道秦国做好准备后,自己一方很难顶住,所以必须要先发制人。
  如果不能先发制人,那还不如不发。毕竟防守起来,要比进攻要轻松。但就怕秦军分而破之,先破李靖河西军团,再破太原留守军团。
  “要攻平阳,必先拔除洪洞县与广胜军镇。两日内拔除平阳城前的这两处秦军据点,到时大军开拔,与秦军战于平阳。”
  “三日内,而侯君集率领的两万骑军必能从雁门郡赶赴平阳。有这两万骑军在手,平阳郡的秦军,不难击破!”
  李世绩虽然说的十拿九稳,可神色之间还有顾虑。
  两万骑军,加上他们本部骑军可以凑出三万余骑。三万骑军在平阳这块夹在中条山,太行山之间的平原上,足以纵横披靡,所向无人能挡。
  “三万铁骑在手,足可压制秦军万骑!若是将秦军骑兵歼灭,平阳郡内的秦军,只能在铁骑封锁中不断被绞杀!可就怕,秦军箭阵!”李恪说出了所有人的顾虑,那就是秦军箭阵。
  依靠强大的骑兵部队,他们就算不攻击秦军,也可以用骑兵封锁平阳郡,将平阳郡的秦军困死。
  因为平原上,步兵和骑兵对砍,太吃亏。而秦军有弩兵箭阵,野战的时候给晋国骑军来了几轮,晋国的这些精锐可能还没碰触到敌人,自己就先死的差不多了。
  “秦军箭阵,可以用大盾阵抵消。再说箭矢制造不易,秦军箭阵的威慑力大于实际作战效果。本将只是担心河东泾阳君,也会率军增援秦军。”李世绩摇头说道,听了他的话,整个大帐哗然。
  “总管,那公孙策虽获得温侯传承,怎么会有总管所说的那么强?纵是温侯亲至,我们弟兄自信也能来个三英斗吕布!”说话的是程咬金。
  他受到后世信仰加持,一身武艺超凡,性格也发生了改变,更加偏重后世的人们眼中的形象。就连名字都改回了程咬金,对程知节这个文雅的名字也弃之不用。就连武器,也由马槊改成了斧头。
  坐在他身旁的尉迟恭拍着桌子大声叫好:“程斧头说得对,就算吕布亲来,我们也能将他战败!”
  这些隋唐英雄被强大信仰愿力加持,一个个威猛无比,又对李世民忠心耿耿。让李世民既高兴,又担忧。
  这些隋唐英雄神魂重新塑造,首先外在形象会被信仰愿力改变,同时身躯潜力被开发。但为了尽可能多的享受信仰愿力加持,这些隋唐英雄不得不从心里接受自己被信仰的形象。
  他们与自己的信仰形象越契合,受到的信仰加持的百分比就越高。其实这个不变化不是现在才开始,而是在鬼界的时候就发生了。
  所以面对尉迟恭的无礼,很多人都觉得本该如此,不觉得尉迟恭有什么不对。
  “总管不会虚言相欺,且听总管分析。”李恪一说话,整个大帐安静下来。
  众将抬头望着李世绩,想知道他是个什么说法。毕竟他们当中有些自认为比吕布也差不了多少,更别说还不如吕布的公孙策。
  “泾阳君此人以一传承者身份拼杀半载,占据河东。数遍天下,仅此一人。其中虽有侥幸的成份,但此人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必有过人之处,不可小觑!”
  李世绩缓缓说着:“泾阳君麾下常山赵云、西凉锦马超、陷阵营高顺俱是无双神将。其余还有白孝德、马谡、谢艾、马岱这四将,都是有晋升无双神将潜力的一流神将!”
  “无双神将上承天道眷顾,下接人世信仰之力。每一个都是镇压国运的鼎柱栋梁,都是可以获得灵兵的万人敌!”
  无双神将不仅需要生前有能力,还需要死后源源不绝的信仰加持。赵云、马超的威名无需赘言。就连高顺这个在史书上连字都没有留下来的神将,依靠吕布那里转移过来的信仰之力加持,也成为了无双神将。
  这是鬼界曾经发生的大事,在座的神将都有听说。他们只见过无双神将的位置被顶替,也是第一次见有沉寂依旧的无名神将晋升无双神将。
  尉迟恭又犯了多舌的毛病,他内心不解。好像有虫虫在爬,很难憋住。急忙开口问李世绩:“总管,就这大帐内无双神将将近十人,那公孙策才三个,有什么好怕的?”
  “再说所有无双神将灵兵尚未苏醒,只是躯体比正常人强些,武技更具威力。光帐外小校就能将我等无双神将耗死,在十万大军面前,公孙策那点人又算得了什么!除非他能拥有灵兵,我们这些无双神将尚未拥有,他怎么可能?”程咬金一旁接话。
  “程斧头一言中的,那公孙策在斩杀年兽时获得突破。不仅杀了年兽,还得了灵兵雷电方天戟!此人若参战,一骑而来,十万晋军难挡!”李世绩说罢,帐内所有人都吸了一口凉气。
  就连一向沉稳的李恪,面容虽无变化,可放在大腿上的手掌却是猛地一颤。
  “主管,这个消息是从何处得知?灵兵事关重大,不得不慎重!我军攻秦在即,却得到公孙策隐瞒至今的绝密,这是不是有些太巧合?”
  “回禀太子殿下,这消息是泾阳君内弟,也是我大晋宗室李青云所说。”
  李恪对李青云有印象,遂问道:“就是那个有五百明光铠骑士的杂号将军?”
  “太子点下英明,正是此人。他不仅说出公孙策身怀灵兵之机密,还献可绝公孙策援秦之策。”
  李恪见李世绩有些顾虑,随开口说道:“总管,但说无妨。”
  “壮义将军李青云所荐之策于此战有利,于公孙策有利,对我大晋,弊大于利!”
  “此战能胜,就是有功于大晋!总管莫要卖关子,直说无妨。这建议有问题,不用就罢了,绝不会怪罪李青云。”李恪也知道,往往一些计谋很得罪人。
  “回禀太子,壮义将军建议太子能封其姐李青玄为大晋公主,封号越重越好。壮义将军说那泾阳君是重名之人,能娶我大晋公主,必对大晋心生好感!”
  此时的平阳城,董卓将防务尽数交接给蒙武,带着西凉军进驻城南十里处的营盘,自成一营,挂起征东军团大旗。
  对于秦晋越来越紧张的形势,董卓可谓欣喜若狂。只要能和秦军大破晋军,他就能乘势杀进太原郡,诛杀太原王氏!
  他也知道平阳一战的重要性,关系到秦晋两国的国运!更关系到他西凉军和公孙策的前途,所以他们必须要比双方统率操更多的心。才能保持自己的小船不会被秦晋大战的余浪打翻,冲沉。
  平阳郡是神州民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
  《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即翼城),因唐境内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易唐为晋”。春秋属诸侯国晋,晋文公北方称霸时,晋国的中心就在曲沃、侯马、襄汾一带。
  在唐军主力在长安与汉军同归于尽后,李世民也易唐为晋。希望可以重重效春秋晋国,在这片土地上茁壮发展,重现大唐荣光!
  现在争夺平阳郡,晋军能胜,自然能效仿春秋之霸晋。
  第七十二章 斥候战
  三月二十七,三万晋军先锋在秦琼统率下渡汾水,洪洞县五千秦军向东北广胜军镇转移,连同原有驻军,背依大山,准备死守。
  晋军分出偏师一万人归刘弘基统率,驻扎在广胜军镇外,准备困死这八千秦军。另外两万大军一路向南,杀向平阳。
  面对们传说中的门神,蒙武不敢大意,就是率兵前来的是无名将军,他也不会轻视。他派遣自己大儿子蒙恬率三万秦军北上,准备与晋军先打上一场!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神州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
  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整个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就在此时,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将北击匈奴,这就是名将蒙恬。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在黄河上游,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
  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
  蒙恬统率重兵坐镇上郡,为加强河套地区的防线,在河套黄河以北,筑亭障,修城堡,作为黄河防线前哨阵地。经过这次战斗,给北方带来了十几年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河套地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蒙恬勇敢作战、出奇制胜、击败匈奴的大战,是他一生征战的最大的一次战绩,人们称赞他是“中华第一勇士”。
  蒙恬破匈奴,这一战没有详细记录,很多人推测当时两方军队大致相等,各三十万左右,在河套地区对峙。秦军追求的就是大规模的歼灭战,匈奴避战,于是小战连连之下,蒙恬带十万秦军出击。
  匈奴人认为机会来了,以多打少,以骑攻步,哪有不胜的道理?于是全军出动,打算将蒙恬这十万步兵为主的秦军歼灭。
  结果匈奴骑兵彻底悲剧,蒙恬十万秦军虽然是步兵,但依靠车阵防御,箭阵攻击,杀的匈奴人丧胆。秦国就是养马起家的,骑军也不弱匈奴多少,于是在秦军弩骑兵的追击下,匈奴才会元气大伤。
  这一战的胜利和他们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远射武器密不可分。根据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弩来看,它们分大小两种,小者(连弩)射程为150米适用于骑兵作战,大者(脚踏弩)射程远达900米。
  还有一种特大的弩矢,长达4l厘米,重约100克,是专门用于大弩使用。另外经过化验分析,所有秦国箭簇的含铅量高达7.71%,即使匈奴骑兵再勇猛也不敌这毒“子弹”!
  如今各国立国半年,真正发展的时间没多少。春来雪化后各国停战,先忙活春耕,然后是修建房子,只有很少的人力投入了武器研发。
  所以蒙恬这三万秦军只有十分之一的配弩,一弩百矢。就像李世绩所说,秦军也没有做好武器储备。秦军箭阵再犀利,弩箭有限的情况下,箭阵的威力也有限。
  而秦琼的两万先锋,步骑各半,配备强弓上万。唐军的单兵武装在古代可谓豪华,不论军种,最少要配备三种武器,其中弓和横刀是必配的。其余还有枪槊、盾牌、弩、陌刀等等。
  秦唐两军的战术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喜欢打大规模的歼灭战。更喜欢用弓弩摧毁敌人的战斗意志,在追杀的过程中,用最少的损失,取得最大的战果。
  两军的统率都是百战名将,战争经验无比丰富。又都有后世无穷信仰之力加持,单兵战力惊人。
  如公孙策预料的那样,这个混乱的时代里,双方统兵之将都是名将,低级的战术和计谋根本不起作用。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只能依靠士兵的尸体进行堆积,比拼士卒的数量和质量。
  数量和质量,综合起来就是势,战场上,谁的势大,谁的胜算就高!当一切都以力量为衡量标准时,战争就会更残酷,更彻底。
  甘亭,这块虽一片绿意,却显得格外荒凉的平旷地带,秦晋两军斥候同时相遇。
  “晋军斥候!”秦军斥候大呼一声,竟与对面的晋军斥候同时返身,返回本阵汇报。
  秦晋两军的先锋部队,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没有步行,而是坐在牛车上,一路遥遥晃晃向着鬼门关前进。
  运输秦军的牛车轱辘嘎吱作响,还有牛蹄清脆的踏地声。除此之外,有的只是风中猎猎作响的旗帜,还有一个个轻微而急促的呼吸声。
  他们除了部分军魂之外,大多数都是天兵。这些天兵杀过其他军魂,杀过鬼怪恶灵,围杀过妖兽,也杀过其他天兵。可唯独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大战,双方累加起来数十万的大战!
  “将军有令,各部检查作战器械,前方十里发现晋军斥候!”
  “将军有令,各部检查作战器械,前方十里发现晋军斥候!”
  传令兵背上插着黑底白色秦字的三角旗,在秦军绵延数里的车队间高声呼喝。车上的秦军纷纷检查自己保命的家伙,很多秦军急忙戴上皮兜。
  秦军的皮兜使用兽皮裹着棉花碾压锻打瓷实,在用铜钉固定的头盔。轻便,防御箭矢效果一流,但对钝武器打击防御能力极低。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太热,所以平时都是挂在身上。
  这样的皮兜,如果覆上一层金属,防御效果可以提升不止一倍。但这年头金属紧缺,锻打头盔又是个精密的活,很消耗人力。所以秦军很少有铁质头盔,他们的工匠大多数都投在弓弩制造之中。
  甘亭,已经成了秦晋两军斥候的舞台,你来我往,纵马奔驰间,弯弓扣箭,或持弩连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