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 第150节
郢国与嵩县军队进攻梁国南方的照水城,城中驻军两万数,梁人救不救?救,从哪里发兵?自然是调动国都的兵马,南下解围。但军队被抽调走,国都安阳势必守备空虚,驻留于玉璧关的汁琮早已准备好,即可挥军直取安阳。
“但你得当心郑国,”姜恒说,“太子灵不会坐视不管。”
“他无法兵发崤山,”耿曙说,“我有把握。”
耿曙不仅考虑了郢、梁、雍三国的制衡,还考虑进了崤山以东的郑国,届时郑国不会坐视,太子灵只想带兵来为梁国解围。
但郑国兵力一抽,郢国便可留下耿曙围困,并牵制郑军,太子安的主力部队则可马上转头直扑浔阳三城。
“原本雍国不敢轻举妄动出关攻打中原,缘因潼关屏障抵挡了代人,一旦家里没人,李宏便将带领骑兵,越过崇山峻岭,乘虚而入。现在,落雁团结了塞外三族,不再有陷落的危险。”耿曙解释道,“而郢国不敢贸然北上,代国总在一侧虎视眈眈。”
“郑国伐雍无功而返,”姜恒点头道,“只因浔阳三城与郢接壤,仍有忌惮。”
“是。”耿曙的头脑一向很清楚,说,“这一战,变数只有唯一一个。”
姜恒自然知道他所指——巴郡的代军。郢国抽调主力部队征伐梁国,万一代人南下又怎么办?
宋邹说:“结合不久前打听到的消息,还挺好理解。”
耿曙与姜恒一齐看着宋邹,宋邹沉吟片刻,说:“起初我无法判断信息的真伪……”
“没关系,”姜恒道,“你说就是了。”
“姜大人虽然亲自往郢国作质,”宋邹最后说,“雍、郢的南北之盟,却并非完全的坚不可摧,根据我们的商人回报,郢王仍与代国有着秘密协议。”
耿曙反而如释重负,点头:“这样就说得通了,只有解决后顾之忧,郢人才敢发起大战。”
郢国并未放弃与代国的结盟,甚至郢雍、郢代这两条战线,姜恒仍无法准确判断谁才是熊耒的朋友,而谁又是敌人。这么看来,熊耒与李霄一方的盟议仍未因他的质子条款而作废,甚至熊安未来的太子妃,极可能是姬霜。
当然现在一切都说不准。姜恒想起了项余那天的话——郢国的王族里,没一个好人。
未来可预见的是,熊耒、熊安多半会在合适的机会,单方面撕毁其中一方协议。自己必须很小心,不变成被撕掉的那个。
“还有什么说的?”耿曙渐渐地也学会看人眼色了,尤其看谋臣的脸色。姜恒虽是他的首席谋士,但姜恒最听意见的人乃是宋邹。
此刻宋邹脸色犹豫,明显还有话要说。
“说罢,”姜恒收起地图,朝宋邹道,“这么多年来,始终感谢宋大人对我们两兄弟的照拂,昔年一面之缘……”
宋邹马上道:“姜大人说笑话了,大家都是晋廷臣子,何来‘照拂’一说?都是为了天子驾崩前的嘱托。”
姜恒知道宋邹在暗示他,他们无论做什么、怎么做,目的都有一个,初心不可违背,即效忠于早已灭亡的晋室,只要秉承这一初心,便能得到宋邹绝对的忠诚。
“属下只是觉得,”宋邹想了想,最后慎重道,“已经有人计划刺杀您了,姜大人再随军参战,实在不合适。不仅会令武陵侯分心,更容易……”
这个问题耿曙早已与姜恒讨论过,他起身答道:“不必担心,我会看好他。”
宋邹轻轻地说:“恕我说句不该说的话,战场瞬息万变,谁又有绝对的把握?若当真如此,落雁城外,也不会……”
宋邹的态度已经非常坚持了,按以往的习惯,他从来不会把同样的话重复第二次。
姜恒点头道:“对,你说得对。”
“恒儿?”耿曙却道。
“我们暂时分开一段时间,哥。”姜恒认真道,“我会到江州去,为你确保战时后勤。”
耿曙沉默不语,他们都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只是姜恒不愿他们分开,于是他无论说什么,耿曙都会尽全力去做。
“你想好了么?”耿曙问。
姜恒点头,说:“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最多三个月,就会结束。”
宋邹松了口气,点了点头,事实上姜恒哪怕留在嵩县,他也全无把握。但在郢王室之中,就不会有问题了。而耿曙带兵在外,也能确保姜恒的安全。
最后,姜恒抬眼看宋邹,说:“宋大人,你觉得……能成功吗?”
宋邹说:“琴鸣天下后的这些年中,五国形成了脆弱的实力平衡,昔年天子尚在,多年来平衡几次将崩,都被险而又险地维持住了。”
“就在一年前开始,”宋邹说,“以李宏身亡为开端,平衡就被一点一点地打破。如今想来,雍军驻守本县,将是开启天下百年之新局的变化之初。”
宋邹没有正面回答,耿曙要理解他的话有点费劲,姜恒却是听懂了,宋邹无法判断接下来会如何,但破局之举已启,接下来,各国艰难维持的架衡开始失控,每一国都将撕破脸,倾尽全力投入战争。大争之世走到了尾声,最后的决战业已开始。
这场决战也许会持续五年、十年,但无论谁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神州的分治,都一定会结束。
“现在想来,”姜恒说,“太子泷当年让哥夺取嵩县,于中原钉下了这一枚至关重要的破局之子,是非常明智的。”
耿曙随口说:“运气罢了。”
第142章 培花术
数日后, 三月初三,上巳之日,翌日便要按约定, 从嵩县发兵。
这天姜恒与耿曙都没有出去过节,耿曙独自待在一间近乎空无一物的房里, 面朝搁置烈光剑的剑架跪坐,开始十二个时辰的冥想。
这是他在落雁城时养成的习惯,也是汁绫教给他的, 行军打仗前, 心一定要静, 将元神守在杀戮之外,保持清醒。
姜恒没有打扰他,知道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归宿。宋邹代替他成为耿曙的监军,随他出征。他则会到江州去,为耿曙稳定后方,随时与太子安交涉,协助调配郢国的兵力。
姜恒走过城主府, 这当真是这儿有史以来守备至为森严的一次, 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宋邹更清空了府外周遭一里地, 禁止任何百姓靠近,就差让卫兵手拉手把姜恒围起来了。
“我觉得我还是早点走的好, ”姜恒哭笑不得道, “太给你们添麻烦了。”
“万金之躯,坐不垂堂,合情合理。”
宋邹在花园里观赏他种的芍药, 这是他的冥想方式,一名县官,种的芍药却冠绝天下,也是不务正业。
“有时下官觉得,”宋邹又抬头朝姜恒说,“嵩县确实也该培养刺客,否则碰上这等事当真束手无策。”
姜恒想了想,说:“可是训练刺客,可不是什么轻松功夫,剥夺一个人的命运,只留下嗜血的欲望,以及所谓的‘忠诚’,太残忍了。”
“是啊。”宋邹在这点上,一直与姜恒是相似的,他们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他们的生命,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意志。
正因相似,所以理解。
他换了个话题,朝姜恒说:“这次我为武陵侯募集了八千兵士,已经是嵩县能出的所有了,毕竟雍军虽敬仰他,归根到底,终究为汁家效力。”
“谢谢,”姜恒说,“当真是解了我燃眉之急。”
耿曙的两万兵马征战可以,万一对上汁琮亲自率领的雍军,他们敢与昔日的同袍打仗吗?
宋邹叹了口气:“若当年早一点这么做,也许洛阳就不会覆灭。”
“该来的总会来。”姜恒在一旁坐下,安慰宋邹,说,“何况当初嵩县虽富有,真要集合起八千人的军队,也实在不够。”
七年前嵩县要养王都,钱都源源不绝地抽调往朝廷,哪有余力?正因为这七年里,县库重金未动,才能养兵发军饷。
宋邹问:“姜大人的最终人选,定了?”
“没有。”姜恒疲惫道,“我本以为已选定了,现在看来,还是不行。”
姜恒明白宋邹所问何意,从离开洛阳之后,他们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姜恒拿着金玺,宋邹从旁协助,根据姬珣的遗命,寻找新的、足可统领神州的人选,让他成为结束这大争之世的天子。
姜恒最初选择了赵灵,其后则因耿曙,放弃郑国,改而选雍,但汁琮之举令他意识到,他不能选汁琮。至关重要的一点不是汁琮要杀他,而是汁琮为了个人的目的,会杀任何他想杀的人。
这是绝不能纵容的,否则一旦他握有绝对的权力后,政策无从推行。
这也是姜恒与宋邹第一次直接而正式地讨论这个问题,从彼此的责任与目标上来看,他们不是上下级,更像一对战友。天底下,宋邹是最理解姜恒不容易的人,甚至比耿曙还要更理解他的志向。
“未来一团迷雾。”姜恒有点茫然地说。
宋邹躬身,铲出他的芍药,移植到另一个花圃中,回头道:“实在不行,姜大人考虑一下,自己上?”
姜恒哈哈大笑,道:“宋大人,你这是要害死我了。”
他当然知道,宋邹不过是开个玩笑。但姬珣将金玺交给他的时候,确实说过,如果谁都不行,那就自立为天子,也是不妨。
“虽说对国君有诸多要求,”姜恒叹了口气,拿过水碗,为宋邹弹了点水到移植的芍药花叶子上,“可仔细想想,换我自己去当,也不一定就比他们更好。太难了。”
宋邹没有接这话,反而看着花,若有所思道:“姜大人,这些芍药,都是从西川托人买来的,您觉得好看吗?”
“很好看,”姜恒说,“想不到宋大人竟有这本事。”
“但初来之时,”宋邹端详道,“实在很一般,色俗,朵瘦。就像您看见的,这等混合后令人赏心悦目、天下难寻的花色,都是一代又一代,经好些年头,嫁接,培花,选种,最后才呈现出来。”
姜恒点了点头,明白宋邹借养花的话头,在与他讨论人选问题。
“一代理应胜似一代,”姜恒说,“本该如此。起初我将人选定在国君身上,后来发现实在不行,才改成了各国太子。但是人与花终究不一样,宋大人,芍药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人不行,终究会被影响。”
“通常种出我想要的花后,”宋邹说,“先前培种的植株,就会连根拔掉了,毕竟心力总是有限的,土壤有限,阳光也有限,养分更是有限。”
姜恒没有说话,明白宋邹在提醒他,他的手腕还是太软了,需要打开局面。
“我再想想罢。”姜恒答道。
姜恒比较过各国新的储君,除了梁国之外,他全见过了。事实上汁泷是他最属意的,他未来将是个合适的国君,至于能不能成为天子,还须再教导。
雍国的问题就在于,眼下看来,汁琮不容他改变儿子,汁泷继承的是他的信念,而不是他姜恒的信念。
宋邹的思路则既简单又直接,你把汁琮做掉又怎么了呢?有什么问题吗?爽爽快快搞死汁琮,你大可扶持汁泷上位,问题迎刃而解。
我现在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先活下去。姜恒有时想起,当真哭笑不得,他终于也面临性命之危了,小命先留下,才能与汁琮对抗罢。
翌日,大军开拔,项余前来接姜恒的队伍也到了嵩县外。
这次嵩县是真正的倾县而出,全县编入军队的成年男子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后,准备为耿曙与姜恒而战,一声令下,无人质疑,更没有人问为什么,百姓则都靠郢国保护。
“我出征了。”耿曙穿着王军的暗红间银色铠甲,手里拿着头盔,心事重重,仿佛躲避着姜恒的目光。
姜恒说:“好好打仗,后方的事,不要担心。”
耿曙盯着姜恒的唇看了一会儿,最后没有在大军面前做出逾矩的事,只是把他拉向自己,抱了下他。
“等我回来,”耿曙抱着姜恒,在他耳畔低声嘱咐,“在江州照顾好自己,风羽已经送信去了,界圭会来的。”
姜恒不知道耿曙为什么这么有把握,界圭就一定会来。
“我弟弟交给你了。”耿曙放开姜恒,朝项余说。
项余点头,说:“放心罢。太子安听见他回去,很高兴。”
姜恒也朝宋邹说:“我哥交给你了。”
宋邹笑道:“一定保护武陵侯的安全。”
耿曙率军出发,离开琴川,姜恒目送两万八千人远去,及至彻底消失,方叹了口气。接下来,耿曙将带着他们,翻过梁、郢、代三国的丘陵腹地,北上汉中平原,再沿着黄河岸东进,越过大片树林,急行军攻入梁国境,对照水骤然发起突袭。
这是他们自重逢之后第二次正式分别,昔年姜恒离开落雁前往踏访国境时,尚无离思。只有这次,就在他目送耿曙出征时,姜恒忽然觉得自己的这个兄长、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竟是有几分孤独之意。
仿佛在他从未发现过的、耿曙隐藏在内心最深处里,有一分特别的孤独与寥落,他们一旦分开,这孤寂感就像野兽的气味般,渐渐发散出来。
“走罢?”项余说,“我是真没想到,你会决定回江州。”
“但你得当心郑国,”姜恒说,“太子灵不会坐视不管。”
“他无法兵发崤山,”耿曙说,“我有把握。”
耿曙不仅考虑了郢、梁、雍三国的制衡,还考虑进了崤山以东的郑国,届时郑国不会坐视,太子灵只想带兵来为梁国解围。
但郑国兵力一抽,郢国便可留下耿曙围困,并牵制郑军,太子安的主力部队则可马上转头直扑浔阳三城。
“原本雍国不敢轻举妄动出关攻打中原,缘因潼关屏障抵挡了代人,一旦家里没人,李宏便将带领骑兵,越过崇山峻岭,乘虚而入。现在,落雁团结了塞外三族,不再有陷落的危险。”耿曙解释道,“而郢国不敢贸然北上,代国总在一侧虎视眈眈。”
“郑国伐雍无功而返,”姜恒点头道,“只因浔阳三城与郢接壤,仍有忌惮。”
“是。”耿曙的头脑一向很清楚,说,“这一战,变数只有唯一一个。”
姜恒自然知道他所指——巴郡的代军。郢国抽调主力部队征伐梁国,万一代人南下又怎么办?
宋邹说:“结合不久前打听到的消息,还挺好理解。”
耿曙与姜恒一齐看着宋邹,宋邹沉吟片刻,说:“起初我无法判断信息的真伪……”
“没关系,”姜恒道,“你说就是了。”
“姜大人虽然亲自往郢国作质,”宋邹最后说,“雍、郢的南北之盟,却并非完全的坚不可摧,根据我们的商人回报,郢王仍与代国有着秘密协议。”
耿曙反而如释重负,点头:“这样就说得通了,只有解决后顾之忧,郢人才敢发起大战。”
郢国并未放弃与代国的结盟,甚至郢雍、郢代这两条战线,姜恒仍无法准确判断谁才是熊耒的朋友,而谁又是敌人。这么看来,熊耒与李霄一方的盟议仍未因他的质子条款而作废,甚至熊安未来的太子妃,极可能是姬霜。
当然现在一切都说不准。姜恒想起了项余那天的话——郢国的王族里,没一个好人。
未来可预见的是,熊耒、熊安多半会在合适的机会,单方面撕毁其中一方协议。自己必须很小心,不变成被撕掉的那个。
“还有什么说的?”耿曙渐渐地也学会看人眼色了,尤其看谋臣的脸色。姜恒虽是他的首席谋士,但姜恒最听意见的人乃是宋邹。
此刻宋邹脸色犹豫,明显还有话要说。
“说罢,”姜恒收起地图,朝宋邹道,“这么多年来,始终感谢宋大人对我们两兄弟的照拂,昔年一面之缘……”
宋邹马上道:“姜大人说笑话了,大家都是晋廷臣子,何来‘照拂’一说?都是为了天子驾崩前的嘱托。”
姜恒知道宋邹在暗示他,他们无论做什么、怎么做,目的都有一个,初心不可违背,即效忠于早已灭亡的晋室,只要秉承这一初心,便能得到宋邹绝对的忠诚。
“属下只是觉得,”宋邹想了想,最后慎重道,“已经有人计划刺杀您了,姜大人再随军参战,实在不合适。不仅会令武陵侯分心,更容易……”
这个问题耿曙早已与姜恒讨论过,他起身答道:“不必担心,我会看好他。”
宋邹轻轻地说:“恕我说句不该说的话,战场瞬息万变,谁又有绝对的把握?若当真如此,落雁城外,也不会……”
宋邹的态度已经非常坚持了,按以往的习惯,他从来不会把同样的话重复第二次。
姜恒点头道:“对,你说得对。”
“恒儿?”耿曙却道。
“我们暂时分开一段时间,哥。”姜恒认真道,“我会到江州去,为你确保战时后勤。”
耿曙沉默不语,他们都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只是姜恒不愿他们分开,于是他无论说什么,耿曙都会尽全力去做。
“你想好了么?”耿曙问。
姜恒点头,说:“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最多三个月,就会结束。”
宋邹松了口气,点了点头,事实上姜恒哪怕留在嵩县,他也全无把握。但在郢王室之中,就不会有问题了。而耿曙带兵在外,也能确保姜恒的安全。
最后,姜恒抬眼看宋邹,说:“宋大人,你觉得……能成功吗?”
宋邹说:“琴鸣天下后的这些年中,五国形成了脆弱的实力平衡,昔年天子尚在,多年来平衡几次将崩,都被险而又险地维持住了。”
“就在一年前开始,”宋邹说,“以李宏身亡为开端,平衡就被一点一点地打破。如今想来,雍军驻守本县,将是开启天下百年之新局的变化之初。”
宋邹没有正面回答,耿曙要理解他的话有点费劲,姜恒却是听懂了,宋邹无法判断接下来会如何,但破局之举已启,接下来,各国艰难维持的架衡开始失控,每一国都将撕破脸,倾尽全力投入战争。大争之世走到了尾声,最后的决战业已开始。
这场决战也许会持续五年、十年,但无论谁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神州的分治,都一定会结束。
“现在想来,”姜恒说,“太子泷当年让哥夺取嵩县,于中原钉下了这一枚至关重要的破局之子,是非常明智的。”
耿曙随口说:“运气罢了。”
第142章 培花术
数日后, 三月初三,上巳之日,翌日便要按约定, 从嵩县发兵。
这天姜恒与耿曙都没有出去过节,耿曙独自待在一间近乎空无一物的房里, 面朝搁置烈光剑的剑架跪坐,开始十二个时辰的冥想。
这是他在落雁城时养成的习惯,也是汁绫教给他的, 行军打仗前, 心一定要静, 将元神守在杀戮之外,保持清醒。
姜恒没有打扰他,知道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归宿。宋邹代替他成为耿曙的监军,随他出征。他则会到江州去,为耿曙稳定后方,随时与太子安交涉,协助调配郢国的兵力。
姜恒走过城主府, 这当真是这儿有史以来守备至为森严的一次, 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宋邹更清空了府外周遭一里地, 禁止任何百姓靠近,就差让卫兵手拉手把姜恒围起来了。
“我觉得我还是早点走的好, ”姜恒哭笑不得道, “太给你们添麻烦了。”
“万金之躯,坐不垂堂,合情合理。”
宋邹在花园里观赏他种的芍药, 这是他的冥想方式,一名县官,种的芍药却冠绝天下,也是不务正业。
“有时下官觉得,”宋邹又抬头朝姜恒说,“嵩县确实也该培养刺客,否则碰上这等事当真束手无策。”
姜恒想了想,说:“可是训练刺客,可不是什么轻松功夫,剥夺一个人的命运,只留下嗜血的欲望,以及所谓的‘忠诚’,太残忍了。”
“是啊。”宋邹在这点上,一直与姜恒是相似的,他们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他们的生命,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意志。
正因相似,所以理解。
他换了个话题,朝姜恒说:“这次我为武陵侯募集了八千兵士,已经是嵩县能出的所有了,毕竟雍军虽敬仰他,归根到底,终究为汁家效力。”
“谢谢,”姜恒说,“当真是解了我燃眉之急。”
耿曙的两万兵马征战可以,万一对上汁琮亲自率领的雍军,他们敢与昔日的同袍打仗吗?
宋邹叹了口气:“若当年早一点这么做,也许洛阳就不会覆灭。”
“该来的总会来。”姜恒在一旁坐下,安慰宋邹,说,“何况当初嵩县虽富有,真要集合起八千人的军队,也实在不够。”
七年前嵩县要养王都,钱都源源不绝地抽调往朝廷,哪有余力?正因为这七年里,县库重金未动,才能养兵发军饷。
宋邹问:“姜大人的最终人选,定了?”
“没有。”姜恒疲惫道,“我本以为已选定了,现在看来,还是不行。”
姜恒明白宋邹所问何意,从离开洛阳之后,他们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姜恒拿着金玺,宋邹从旁协助,根据姬珣的遗命,寻找新的、足可统领神州的人选,让他成为结束这大争之世的天子。
姜恒最初选择了赵灵,其后则因耿曙,放弃郑国,改而选雍,但汁琮之举令他意识到,他不能选汁琮。至关重要的一点不是汁琮要杀他,而是汁琮为了个人的目的,会杀任何他想杀的人。
这是绝不能纵容的,否则一旦他握有绝对的权力后,政策无从推行。
这也是姜恒与宋邹第一次直接而正式地讨论这个问题,从彼此的责任与目标上来看,他们不是上下级,更像一对战友。天底下,宋邹是最理解姜恒不容易的人,甚至比耿曙还要更理解他的志向。
“未来一团迷雾。”姜恒有点茫然地说。
宋邹躬身,铲出他的芍药,移植到另一个花圃中,回头道:“实在不行,姜大人考虑一下,自己上?”
姜恒哈哈大笑,道:“宋大人,你这是要害死我了。”
他当然知道,宋邹不过是开个玩笑。但姬珣将金玺交给他的时候,确实说过,如果谁都不行,那就自立为天子,也是不妨。
“虽说对国君有诸多要求,”姜恒叹了口气,拿过水碗,为宋邹弹了点水到移植的芍药花叶子上,“可仔细想想,换我自己去当,也不一定就比他们更好。太难了。”
宋邹没有接这话,反而看着花,若有所思道:“姜大人,这些芍药,都是从西川托人买来的,您觉得好看吗?”
“很好看,”姜恒说,“想不到宋大人竟有这本事。”
“但初来之时,”宋邹端详道,“实在很一般,色俗,朵瘦。就像您看见的,这等混合后令人赏心悦目、天下难寻的花色,都是一代又一代,经好些年头,嫁接,培花,选种,最后才呈现出来。”
姜恒点了点头,明白宋邹借养花的话头,在与他讨论人选问题。
“一代理应胜似一代,”姜恒说,“本该如此。起初我将人选定在国君身上,后来发现实在不行,才改成了各国太子。但是人与花终究不一样,宋大人,芍药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人不行,终究会被影响。”
“通常种出我想要的花后,”宋邹说,“先前培种的植株,就会连根拔掉了,毕竟心力总是有限的,土壤有限,阳光也有限,养分更是有限。”
姜恒没有说话,明白宋邹在提醒他,他的手腕还是太软了,需要打开局面。
“我再想想罢。”姜恒答道。
姜恒比较过各国新的储君,除了梁国之外,他全见过了。事实上汁泷是他最属意的,他未来将是个合适的国君,至于能不能成为天子,还须再教导。
雍国的问题就在于,眼下看来,汁琮不容他改变儿子,汁泷继承的是他的信念,而不是他姜恒的信念。
宋邹的思路则既简单又直接,你把汁琮做掉又怎么了呢?有什么问题吗?爽爽快快搞死汁琮,你大可扶持汁泷上位,问题迎刃而解。
我现在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先活下去。姜恒有时想起,当真哭笑不得,他终于也面临性命之危了,小命先留下,才能与汁琮对抗罢。
翌日,大军开拔,项余前来接姜恒的队伍也到了嵩县外。
这次嵩县是真正的倾县而出,全县编入军队的成年男子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后,准备为耿曙与姜恒而战,一声令下,无人质疑,更没有人问为什么,百姓则都靠郢国保护。
“我出征了。”耿曙穿着王军的暗红间银色铠甲,手里拿着头盔,心事重重,仿佛躲避着姜恒的目光。
姜恒说:“好好打仗,后方的事,不要担心。”
耿曙盯着姜恒的唇看了一会儿,最后没有在大军面前做出逾矩的事,只是把他拉向自己,抱了下他。
“等我回来,”耿曙抱着姜恒,在他耳畔低声嘱咐,“在江州照顾好自己,风羽已经送信去了,界圭会来的。”
姜恒不知道耿曙为什么这么有把握,界圭就一定会来。
“我弟弟交给你了。”耿曙放开姜恒,朝项余说。
项余点头,说:“放心罢。太子安听见他回去,很高兴。”
姜恒也朝宋邹说:“我哥交给你了。”
宋邹笑道:“一定保护武陵侯的安全。”
耿曙率军出发,离开琴川,姜恒目送两万八千人远去,及至彻底消失,方叹了口气。接下来,耿曙将带着他们,翻过梁、郢、代三国的丘陵腹地,北上汉中平原,再沿着黄河岸东进,越过大片树林,急行军攻入梁国境,对照水骤然发起突袭。
这是他们自重逢之后第二次正式分别,昔年姜恒离开落雁前往踏访国境时,尚无离思。只有这次,就在他目送耿曙出征时,姜恒忽然觉得自己的这个兄长、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竟是有几分孤独之意。
仿佛在他从未发现过的、耿曙隐藏在内心最深处里,有一分特别的孤独与寥落,他们一旦分开,这孤寂感就像野兽的气味般,渐渐发散出来。
“走罢?”项余说,“我是真没想到,你会决定回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