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妃娘娘每天都在变美_分卷阅读_89
  他们满人的天下,什么时候会轮到身上有着汉人血统的皇子管事了?
  胤礽由于觉察到康熙对十一阿哥尤为宠爱,因此便不喜欢这个才刚刚满月的弟弟,连带着对十一阿哥的额娘密妃王氏也有着诸多不满。
  大阿哥胤禔心里虽然也不喜欢十一阿哥,但他心里却更厌恶明明比他小却刚一出生便被康熙册封为皇太子的胤礽。
  胤禔一直留心观察着胤礽的神色,见其神色不愉,方才又失手撕坏了自己写的文章,不仅微微勾了勾唇角。
  胤禔心中暗想:看来,额娘说的果然不错,太子显然比他还要厌恶十一阿哥。既然如此,索性便让太子和十一阿哥斗去吧!
  若是哪天太子当真看十一阿哥不顺眼,忍不住对十一阿哥动了手,皇阿玛就算再宠爱太子,也容不下太子谋害幼弟的行为。只要太子被扣上了残害手足的罪名,一定会被皇阿玛厌弃!到了那个时候,便是他在皇阿玛面前一展才华的好机会了。
  胤禔想到此处,仿佛生怕胤礽心里的那把火烧得还不够旺似的,故意对身边的三阿哥胤祉道:“算起来今天可是十一弟满月的大喜日子,皇阿玛下午还要在慈宁宫为十一弟举办满月宴呢!我可是连给十一弟庆祝满月的礼物都准备好了,真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看看十一弟的容貌长得究竟是像皇阿玛多一些还是密妃娘娘多一些呢!”
  胤礽听了胤禔的话,当即便嗤笑道:“大哥可真是说笑了,既然是在慈宁宫为十一弟举行满月宴,这自然是太皇太后曾祖母的懿旨,又怎么会是皇阿玛的旨意呢?”
  胤禔笑道:“满宫上下谁不知道皇阿玛对十一弟极为宠爱,一日见不到十一弟都觉得甚是想念。虽说为十一弟办满月宴的懿旨的确是曾祖母下的,但实际上曾祖母早就已经与皇阿玛商量过了。倘若皇阿玛不同意为十一弟大办满月宴,曾祖母也不会下这样的懿旨的。”
  胤礽冷笑道:“谁不知道皇阿玛对曾祖母一向十分敬重,曾祖母的懿旨皇阿玛什么时候违背过?”
  胤禔却道:“可是,我觉得既然皇阿玛如此喜欢十一弟,心里也定然十分愿意为十一弟大办满月宴的。十一弟的确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不仅有一个那么受宠的额娘,还有龙凤胎的祥瑞之兆加身,也难怪曾祖母和皇阿玛会偏疼十一弟一些了。”
  胤祉眨了眨眼睛,心中实在不解大阿哥和太子为什么要为了这么一件小事而争辩不休?
  胤祉记着额娘的话,可不想掺和到太子和大阿哥的争论之中,心里对十一弟的容貌也有些好奇。胤祉心里琢磨着皇阿玛如此喜欢十一弟,不会是因为十一弟的容貌格外肖似皇阿玛吧?
  胤禛自然也听到了大阿哥和太子的争辩,不禁皱了皱眉头。
  胤禛敏锐的觉察到无论是太子还是大阿哥,心里似乎都对十一弟颇有敌意,心里不免有些为十一弟担心起来。
  虽然胤禛并没有见过十一阿哥胤祥,但是,胤禛想到密妃娘娘,便觉得既然胤祥是密妃娘娘的儿子,那么,他也一定十分招人喜欢吧!
  储秀宫后殿丽景轩中,素心带了两位嬷嬷过来,笑着对蜜菀解释道:“主子,按照皇宫里的规矩,如今两位小主子都已经满了月,也是时候该为两位小主子剃胎发了!
  一会儿等嬷嬷们为两位小主子剃了胎发以后,还要将两位小主子的胎发团成一团用红绳系好,挂在储秀宫正殿的高处呢。据说,这样做了以后,两位小主子长大以后会更有胆识、更勇敢呢!”
  蜜菀笑道:“这皇宫里的规矩还真是多,连妃嫔们生孩子都有这么多的规矩。我记得在我生产之前,宫人们还循例在丽景轩前面的院子里挖了“喜坑”。
  挖好后,宫人们又在坑内放筷子、红绸、金银八宝等物件,并念喜歌,为我祈福。还说筷子谐音快生贵子,如此做可以保佑我平安产子。
  在我产子的时候,宫人们还循例在产房外悬了挂宝刀,说是可以祛除邪祟;还放置了一块易产石,还说可以让我顺利产子、母子平安。
  我当时还以为那时候的规矩已经够多了,没想到生完孩子之后,还有更多的规矩等着呢!既然这些都是皇宫里的规矩,便按照规矩办吧,我也不希望胤祥和钰珩太过特殊。
  只不过,我都已经看惯了胤祥和钰珩现在的头发乌黑浓密的模样,等一会儿他们两个剃完了胎发,我恐怕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看惯了。”
  素心一边吩咐两位乳母抱着胤祥和钰珩,让两位嬷嬷为他们剃胎发,一边对蜜菀笑着解释道:“主子请放心,嬷嬷们在为两位小主子剃胎发的时候,是要将小主子们脑袋后边的一撮胎发留住不剃的,这撮留着不剃的胎发便叫做“百岁毛”了。奴婢听说这样做会让孩子们好养活,将来不易患病,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蜜菀听了素心的话,忍不住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下这个奇怪的发型是什么模样,真怕这样丑的发型会影响胤祥和钰珩的形象。
  然而,等蜜菀亲眼看着两位嬷嬷小心翼翼的为胤祥和钰珩剃完胎发以后,竟然觉得胤祥和钰珩即使梳了这样奇怪的发型也十分可爱。
  蜜菀吩咐素心给两位嬷嬷每人抓了一把金瓜子,将胤祥和钰珩轮流抱在怀里,分别亲了亲他们白嫩的小脸蛋儿,笑得眉眼弯弯,“我的两个宝贝儿长得可真好看,竟然连如此奇怪的发型都能够轻松驾驭。果然是只要人长得好,梳什么发型都好看!”语气之中满是得意。
  两位嬷嬷得了蜜菀丰厚的赏赐,心情好的不得了,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一些,由衷的夸赞道:“奴婢们活了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见长得如此好看的婴儿呢!十一阿哥和十公主生的如此好看,一看便是随了密妃娘娘了,将来定是有福之人!”
  “依奴婢看十一阿哥和十公主的模样儿身长得就像那年画上画的金童玉女似的,就凭十一阿哥和十公主这样好的模样儿,往后的福气一定大着呢!”
  “朕和密妃生的十一阿哥和十公主自然是有福之人,嬷嬷这话说得的确有理。”
  康熙一边说一边笑着走进了丽景轩,又命芳柔给了两位嬷嬷一些赏赐,两位嬷嬷眉开眼笑的向康熙磕头谢恩,康熙却摆了摆手,命她们二人退了下去。
  蜜菀笑着走到康熙身边,柔声问道:“皇上今儿怎么回来的这般早呢?”
  康熙看了看时辰,便笑着对蜜菀道:“你赶紧让素心和樱儿伺候着你换一身儿衣裳,朕要即刻带着你们母子三人出宫一趟。”
  蜜菀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出宫一趟?带着胤祥和钰珩吗?现在就出发吗?”
  康熙笑着点了点头,催促蜜菀道:“如今时辰可不早了,咱们可要赶在满月宴之前回来。倘若你再收拾得慢一些,只怕就要去不成了!”
  蜜菀立即拉着素心和樱儿向寝殿跑去,边跑边回头对康熙说道:“菀菀换衣裳很快的,马上就会换好了!皇上等等我!”
  康熙见蜜菀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额娘了,开心的时候却还一个孩子似的,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康熙在芳柔和芳仪的伺候下也换了一身儿深蓝色长袍,外罩同色坎肩,虽然这身儿衣裳比不得康熙平日里穿的龙袍那般华贵,但无论是他腰间佩戴的玉佩还是帽子上镶嵌的美玉,都足以彰显出他高贵的身份与富裕的家境。
  蜜菀果然没有食言,很快便换好了一身儿湖绿色汉服。
  上身所穿的长袄那足足宽一尺有余的袖子比起窄袖的旗装更多了几分灵动飘逸,在挽袖上绣着一朵朵姿态各异的芙蓉花,长袄大身上绣花不多,却有着复杂的边饰,并且在长袄的下摆处绣了几多芙蓉花。
  下身所配的湖绿色马面裙绣着同样的芙蓉花纹,外面披了一件品月色芙蓉花暗纹锦缎披风,乌黑的长发梳了一个平髻,发髻上只戴了两只金嵌珠宝扁豆蝴蝶纹簪,莹白如玉的皓腕上只戴了康熙送给她的那只金镶珠翠软手镯。
  蜜菀白皙的小脸儿上虽然未施粉黛,脸颊上却透着淡淡的粉色,粉嫩的嘴唇虽然没有涂抹了胭脂的红唇那般魅惑人心,却自有一股少女特有的青春的气息,别有一番动人之处。
  康熙望着蜜菀,不禁笑着感叹道:“若不是菀菀梳了妇人的发髻,有谁会看出菀菀是一个已经成婚的妇人,而且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额娘了,只怕还以为菀菀是一个待字闺中、尚未出阁的少女呢!”
  蜜菀心里其实觉得康熙的话很中听,哄得她满心欢喜、十分受用,然而,口中却依然按照娘亲黄氏从前对她的教导,谦虚的说道:“皇上谬赞了,菀菀哪有那般年轻?如今菀菀都已经是做额娘的人了,看着胤祥和钰珩长得这样快,菀菀心里既盼着他们快些长大,又不希望他们那么快长大。菀菀都怕等胤祥和钰珩长大之后,菀菀就变老了呢!”
  康熙宠溺的捏了捏蜜菀粉嫩的俏脸,感叹道:“就凭菀菀这张粉嫩的脸蛋儿,只怕再过二三十年也依然是现在的模样,不会老的。”
  康熙看了看时辰,便吩咐两个已经换了衣裳的乳母抱着胤祥和钰珩,牵着蜜菀的手走到储秀宫门口,登上马车向宫外行去。
  原本蜜菀还想要与胤祥和钰珩坐一辆马车,然而康熙却提醒蜜菀道:“此番路程可不算近,一会儿两个孩子饿了可是需要乳母们给他们喂奶的。一会儿出了宫再换车难免有些麻烦,还是让他们和乳母们单独坐一辆车吧。”
  蜜菀虽然很想亲自喂胤祥和钰珩喝奶,但是又不能让康熙知道她其实一直在偷偷喂养两个孩子,因此,蜜菀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胤祥和钰珩被乳母们抱着乘了另外一辆马车。
  眼见着马车出了宫门,蜜菀好奇的问道:“皇上这是要带着我们母子三人去哪里呢?”
  康熙笑着解释道:“朕听说民间有给新生儿“寄名”的养育风俗,说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保佑孩子平安长大。朕看重胤祥和钰珩,自然要为他们考虑的周全一些。因此,朕前些日子便命人打点好了,只等你出了月子以后带你一起去庙里烧香祈福,为胤祥和钰珩寄名。”
  蜜菀恍然大悟,心里暗自感慨原来康熙竟然也相信这个寄名的办法呀!
  实际上,蜜菀对寄名这件事情并不陌生,因为蜜菀小时候,王国正和黄氏为了保住她无病无灾、平安长大,也是给她到寺庙里寄过名的。
  蜜菀记得黄氏曾经告诉过她,用寄名的方法保佑孩子平安长大的习俗在前朝便已经出现了。而到清初的时候,寄名的习俗几乎盛行于全国各地。
  所谓“寄名”,便是指新生婴孩的父母家人由于担心孩子会夭折或者身患疾病,便将孩子寄名于神明,如观音大士、文昌帝君、城隍土地,或者即寄名于僧尼,用此种结“干亲家”的方式保佑婴孩无病无灾、平安长大。
  在行“寄名”礼的时候,父母需要抱着婴孩儿到庙里烧香祝祷。并且需要事先用红布做一个袋子,将孩子的生辰八字写在纸上,放在袋子里面,并且将之悬挂于神橱上,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过寄袋”了。
  接下来,还要由僧人或道士代表神佛,为孩子取一个名字,并将道髻、道衣、符录等物及刻着“长命百岁”、“金玉满堂”、“福禄寿喜”、“芳龄永继”等吉祥话语的长命锁、银项圈等赐给婴孩,让婴孩带在身上。在行过寄名礼以后,孩子便要按照规矩称呼这位为他取名字的僧人或道士为“寄爷”了。
  在寄名后三年内,每逢到了年底的时候,这些寺庙道观都要准备饭菜送往孩子们的家中,孩子的父母家人也会施舍给这些僧人或道士一些金银钱财,每年皆要如此行事,方才能够全了礼数。
  直到孩子长大成婚之后,才能将“过寄袋”从寺庙或者道观中取回来,称之为“拔袋”。到此为止,才算解除了孩子和寺庙道观之间的寄名关系。
  蜜菀想起娘亲黄氏从前还对她说等她成亲嫁人之后,便要带她一起去庙里将她的过寄袋取回来。蜜菀想到自己未能按照约定陪伴娘亲一起去寺庙里取她的过寄袋,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与感伤。
  康熙见蜜菀忽然有些伤心起来,便皱着眉头忙问其缘由。蜜菀倒是没有对康熙隐瞒自己刚才的心事,对康熙讲起了在她小时候父母为她到庙里寄名的事情,又对康熙说起了她心里对娘亲黄氏的思念。
  蜜菀拉着康熙的衣袖,向康熙请求道:“皇上,菀菀如今已经平安生下了两个孩子,因此想要写一封家书给父亲和娘亲报一个平安,可以吗?”
  康熙想到不久前收到的消息,黄氏的身子如今已经好了许多,王国正一家人在他特意命人关照和保护下过得很好,并没有任何令人牵挂的糟心事,便笑着对蜜菀道:“菀菀想写家书,随时都可以写。等你写好了,朕命人给你送信去。”
  蜜菀顿时大喜过望,开心的扑到康熙的怀中,娇软着声音对康熙道:“皇上待菀菀真好!菀菀好开心!”
  康熙将蜜菀拥在怀中,吻了吻蜜菀的脸颊,在蜜菀的耳边提醒她道:“此番朕带着你和孩子们可是微服出宫,等一会儿下了马车以后,菀菀可不能再唤朕为皇上了。”
  蜜菀眨了眨眼睛,好奇的问道:“皇上微服出宫的时候,不是让人唤你公子,便是称你为三爷,按照民间的习惯,通常都是在排行前面再加上姓氏或者名字的。不知皇上在民间常用的姓氏是什么?”
  康熙十多岁微服出宫的时候,曾经用过龙这个姓氏,那时候跟在他身边的侍卫都称呼他为龙公子,他还曾经用过龙公子这个化名去参加过科举考试,还被他的师傅称赞他有探花之才,但此时,康熙却对笑着对蜜菀道:“爱新觉罗的第一个字与草花头的艾字同音,因而朕曾经用过这个姓氏。菀菀应该唤朕为艾三爷才是。菀菀乖,现在便唤一声来让朕听听……”
  康熙一边说,一边还轻轻吻了吻蜜菀的耳垂儿。
  蜜菀娇嗔的瞪了康熙一眼,说什么也艾不出口!
  她才不信康熙会用艾这个姓氏呢!她相信康熙绝对没有这个嗜好听着身边的人一口一个艾三爷的称呼他!
  等马车终于到了地方,蜜菀刚才发现康熙带她来的是北京城里最古老的皇家寺院潭柘寺,说它是紫禁城的缩影也不为过。因为当年明成祖朱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便是仿照这座寺院而修建的。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的潭柘山麓,相传其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据说是佛教传入北京后修建的最早一座寺庙。起初潭柘寺名为“嘉福寺”,后莱被康熙赐名为“岫云寺”,因为在寺庙后有龙潭,山上还有柘树,因此尽管康熙为这座寺庙赐名为“岫云寺”,可是民间百姓们更习惯称这座寺庙为“潭柘寺”。
  康熙带着蜜菀下了马车,一边缓步向寺庙中走去,一边对蜜菀讲述着潭柘寺的历史。
  蜜菀这才发现原来从金朝第三位皇帝金熙宗完颜亶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后确立了潭柘寺皇家寺院的地位之后,历代皇帝便争相效仿,纷纷到此敬香拜佛,致使寺院里的香火日益兴盛,每天都会有许多百姓来此敬香祈福。如今,潭柘寺已经是京城里最大最古老的一座皇家寺院,因此才有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康熙带着蜜菀走进潭柘寺以后,在康熙的讲解下蜜菀方才发现潭柘寺坐北朝南,乃是依山建成,布局结构十分巧妙,在寺庙之中,有许多古树参天蔽日,使整座寺庙显得古朴幽静又不失优美清雅。
  潭柘寺主要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中路主体依次建有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主体依次建有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西路主体依次建有愣严坛、戒台和观音殿等。整座寺庙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可谓蔚为壮观。
  除了这些主体殿阁之外,在潭柘寺山门外的山坡上,还建有安乐堂和上下塔林,另外,在后山上还建有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
  康熙告诉蜜菀,潭柘寺是京城之中求仕途和姻缘最灵验的寺庙,又特意带着蜜菀去看了位于普贤殿西侧龙王殿前廊上的一条石鱼。蜜菀发现这条石鱼竟将近长两米长,据说重达一百五十多公斤,质地虽然是石头,但看起来却十分像铜器,的确十分特别。
  康熙笑着对蜜菀道:“相传这条石鱼是南海龙宫的宝物,还是龙王送给玉帝的礼物。此后,由于在民间发生了灾害,令百姓们苦不堪言。玉帝不忍见百姓受苦,又将这条石鱼派到凡间来解救灾民,为民消灾祛病,帮助百姓们度过了难关。
  据说,凡人只要摸一下这条石鱼,便能有祛病祈福的功效。朕听说这条石鱼可是非常灵验的,菀菀摸一摸,也取个好意头。”
  蜜菀总觉得自己曾经看过这条石鱼也摸过这条石鱼,越看越觉得这条石鱼看起来格外眼熟。蜜菀伸手摸了摸石鱼,还与康熙分别抱着胤祥和钰珩,也让他们用小手摸了摸这条石鱼。
  此后,蜜菀又看见一位妇人带着她的女儿一起摸了摸这条石鱼,妇人与她的女儿大手叠小手,两人笑的都很开心。这一幕落在蜜菀眼中,又让她感到一股莫名的熟悉与怀念,令蜜菀心中十分疑惑。
  之后,康熙请了潭柘寺的住持慧明禅师为胤祥和钰珩行了寄名礼,慧明禅师知道康熙的身份,因此言辞之间对康熙极为恭敬有礼。
  礼毕之后康熙正欲带蜜菀母子三人离开潭柘寺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一位身材高大、胡须雪白的老和尚正盯着蜜菀看,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自从康熙进了大雄宝殿之后,已经有许多身着百姓服饰的暗卫跟了进来,不动声色的将康熙和蜜菀母子三人护在中央,却没有任何一人发现这位老和尚究竟是打什么地方忽然冒出来的!
  康熙仔细打量了这个老和尚几眼,只见他一双眼眸氤氲明澈,眼珠不似寻常老者那般浑浊不清,倒的确像是有些本事的。
  康熙不悦的拧紧了眉头,若不是看在此人已经年过古稀且身穿僧袍,康熙早就命侍卫将他拖下去了,岂容他如此放肆的打量他的女人,对蜜菀如此无礼?
  这位老和尚却丝毫不惧怕康熙的天威浩荡,只径自向蜜菀走了过来,笑着对蜜菀道:“从前贫僧仗着自己比别人虚长几岁,又精通佛法,自以为早就已经窥得了天机,而今贫僧方才发现,原来贫僧从前窥探到的天机竟然另有转机。
  贫僧能够在此处遇见王姑娘,实属三生有幸,更是缘分不浅。贫僧见王姑娘最近几个月将遇到一个大劫,实在有些放心不下。
  这串佛珠已经跟了贫僧大半辈子了,今日便当作见面礼,送给王姑娘了。只希望它可以保佑王姑娘平安度过此劫。以后也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康熙起初听到这位老和尚称呼蜜菀为王姑娘的时候,心中十分不悦,此后又听此人提及蜜菀最近几个月将遇到一个大劫,不禁愣住了。
  康熙立即便想到这位老和尚口中所言之大劫究竟与入魂香有关,还是与巫蛊娃娃有关?
  康熙微微眯起眼睛,越发拧紧了眉头,正欲开口细问这位和尚几句话的时候,却忽然发现大雄宝殿内外的和尚们不知何时都已经跪在了地上,不停的磕着头,就连一向冷静持重的慧明禅师也跪在地上向这位老和尚磕着头,激动的开口道:“弟子慧明拜见师叔祖!弟子万万没想到今生能够有幸得见师叔祖,实在是弟子的福气!”
  第78章
  慧明禅师的师父镜法曾经对他说过, 他的师叔智远禅师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智远不仅精通佛法、文武双全,而且慈爱众生、同感其苦, 不求名, 不为利, 甚至不愿接受住持的身份,只愿云游四海、普度众生。
  慧明记得小时候曾经有幸听过一次智远禅师讲经说法,那是慧明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世上竟然有人可以将佛法领悟得如此深刻透彻, 也是从那时候起,慧明便决心以师叔祖智远禅师为榜样,精研佛法、普渡世人。
  由于智远禅师这些年来长年在外云游四方, 且行踪不定,慧明禅师已经有许多年未曾见过智远禅师了。而今慧明禅师都已经年过六旬,胡须花白, 两年前他的师父镜法禅师也已经圆寂了。慧明掐指一算,他这位师叔祖已经年逾百岁,恐怕今生今世是无缘再见了。
  然而,慧明禅师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备受他敬重的师叔祖智远禅师竟然会忽然回到潭柘寺, 而且还会出现在大雄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