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成了团宠太子_分卷阅读_188
现在就挺好,只要章程出来了,丞相说一个“可”,褚琰说一个“可”,他再说一个“准”,百官见朝中权力最大的三人都觉得行,自然也没什么可反驳的了。
这种父子齐心,君臣齐力的场面堪称一段佳话啊。
承兴帝想想就觉得高兴极了,有这么个朝上能分忧,朝下能贴心,还自觉地不与朝臣走太近,哪儿都能让他放心的太子,自己起码少操了一半的心。
正月未出,褚琰上奏提出了吏部改革。
这也是早有准备的事,毕竟现在朝中能担大任的官少,偏偏南晋收服以后,南边各州县还得下派官员,哪怕承兴帝已经决定明年再开一回恩科,也还是觉得人手不够用。
于是褚琰便提出将新科进士和新举人下派成父母官,再把南方分成六个区域,每个区域设一个镇南监察司,来监督这些地方官的工作,同时每个地区实行什么政策都需由监察司审批,父母官不得擅自做主,如此便不用担心这些上任的新官没有经验或是胡作非为。
皇太子受封后头一次主动提出个政策,朝臣们都有心支持一下,加上这个监察司只是临时设置三年,不是永久的改革,反对的声音自然少了许多,没多久便风风火火地推行起来了。
彼时四皇子褚泽只当与自己无关,可逐渐便发现许多投靠自己的臣子都被提名要调动到地方上。
他起初倒也没起疑,毕竟最近朝中臣子被调动的多了去了,但也就是先提个名,没过几天说不定就又换了人,谁知道后来偏偏就这么定下了。
其实同时被调动的人很多,褚泽的人被调动的理由也没什么破绽,可他一想到这个事是太子主导的,便忍不住怀疑褚琰是在针对他。
他一时有些急了,终于趁着褚琰在朝上提起确定名单一事时,上奏说那即将远派的吏部郎中经验老到,功绩甚高,实在是不适合离开吏部这个位置,应当换人。
别的不说,吏部可是个特别重要的位置,褚泽好不容易在吏部挖了这么一个人,要是调走,之前的努力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可他话一出,就连一直当木头人的梁冶都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
褚泽被这一道道视线盯得有些心慌,脑中几乎一团乱麻,想不通自己到底是哪里说错了。
褚琰笑了一声,道:“四弟真是有惜才之心,只是四弟恐怕是没想明白,父皇正是看中许郎中的才能,才同意派他到西南监察司任副司长。就官品而言,乃是从正五品郎中升至从三品大官,与侍郎比肩,这可不算委屈许郎中吧。”
何止是不委屈,太子这一手分明是提拔了许郎中。
不仅升了官阶,手中权力也比之前高了不少,俸禄也提了,远离京城的地方,还很方便捞油水,就算捞不着,等三年一过,南边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到时候他们这些监察司的都算是立了大功。
褚泽硬着头皮说:“的确不算,臣只是,觉得司长之位有其他合适的人选。”
承兴帝道:“朕已审过名单,并无不妥之处,不必再议。”
褚泽只能敛去一脸不甘,退回原位。
吕明志无声地叹了口气。
四殿下还是没能稳住啊,他这样贸然出来替一个看似与他不相干的人说话,陛下肯定会起疑的。
起疑倒也不要紧,只要之后安安分分,陛下也不会一直记着,只是怕,那位太子还有别的招数……
次日逢十五,按例皇帝应当留宿皇后殿中。
皇后提前备好了菜迎他,并一碟子点心,又当着皇帝的面分出两份,叫人给东宫和褚锐各送一份去。
承兴帝听到褚锐的名字,便想起来:“老三也该出宫建府了吧,还有他的婚事,也可以先相看起来。”
皇后道:“正是,臣妾已经选出一些家室相当、年纪合适的女子,只是还没有告诉锐儿,臣妾想等开春了,干脆办一场赏花宴,让这些姑娘们到宫中一聚,也顺便让锐儿和老四自己相看一番。”
“褚泽?”
“对啊,老四跟锐儿是一个年纪,我这个做嫡母的,自然也得为他考虑考虑。”
承兴帝这才想起来确实如此,宫中皇子公子的亲事一并由皇后过问,生母其实是说不上话的。也就是当年自己宠爱贵妃太过,褚赫的一切事都特许由贵妃亲自操持,这才一时没反应过来,还想着褚泽的婚事应当是德妃操心才对。
一提到褚泽,承兴帝便不由得想起了昨日朝会上这个儿子的表现,皱着眉头深沉道:“嗯,褚泽的婚事是该定一定了,你多替他操心一下。”
皇后道:“陛下放心,这本就是臣妾分内之事。”
承兴帝又想起什么:“对了,东宫也空得很,应当添些人进去,你也顺便相看了吧。”
皇后却面色迟疑了一下:“陛下……这东宫,呃,添人是迟早的,可是如今,柳问毕竟还在前线屡屡立功,这时候给东宫添人,可会寒了忠臣之心啊?”
承兴帝奇怪地看着她:“这有什么可寒心的?哪朝储君不纳妾,阿琰又不是那种有了侧室便会冷落柳岐的人。”
皇后苦笑:“臣妾这还不是怕柳岐看不开嘛,他毕竟是男子,男子都想独占另一半,这一时半会儿他是适应不过来的。他看不开倒还好,也就是郁闷几日,臣妾就怕阿琰也看不开,上回便是因为这个……”
承兴帝被她提醒,想起一年前褚琰在中宫发的那通脾气,沉默了一下道:“罢了,朕就当是看在柳问那些战功的面子上,先不提这个了。也难为你……现在都能替他们想到这地步。”
皇后便笑道:“陛下这是哪儿的话,到底是臣妾亲生的儿子,臣妾能不替琰儿着想吗?且这些日子,阿岐总来宫中探望臣妾,臣妾发现这孩子实则乖巧有趣,怪会哄人开心的。阿琰也与我愈发亲近,在宫外碰见了什么好东西,都要来与臣妾分享一番。旁人说他肯定对我怀恨在心,可臣妾却发现果真是像陛下所说那样,阿琰心里并不记仇,偶然还会有些粘臣妾呢。”
这种父子齐心,君臣齐力的场面堪称一段佳话啊。
承兴帝想想就觉得高兴极了,有这么个朝上能分忧,朝下能贴心,还自觉地不与朝臣走太近,哪儿都能让他放心的太子,自己起码少操了一半的心。
正月未出,褚琰上奏提出了吏部改革。
这也是早有准备的事,毕竟现在朝中能担大任的官少,偏偏南晋收服以后,南边各州县还得下派官员,哪怕承兴帝已经决定明年再开一回恩科,也还是觉得人手不够用。
于是褚琰便提出将新科进士和新举人下派成父母官,再把南方分成六个区域,每个区域设一个镇南监察司,来监督这些地方官的工作,同时每个地区实行什么政策都需由监察司审批,父母官不得擅自做主,如此便不用担心这些上任的新官没有经验或是胡作非为。
皇太子受封后头一次主动提出个政策,朝臣们都有心支持一下,加上这个监察司只是临时设置三年,不是永久的改革,反对的声音自然少了许多,没多久便风风火火地推行起来了。
彼时四皇子褚泽只当与自己无关,可逐渐便发现许多投靠自己的臣子都被提名要调动到地方上。
他起初倒也没起疑,毕竟最近朝中臣子被调动的多了去了,但也就是先提个名,没过几天说不定就又换了人,谁知道后来偏偏就这么定下了。
其实同时被调动的人很多,褚泽的人被调动的理由也没什么破绽,可他一想到这个事是太子主导的,便忍不住怀疑褚琰是在针对他。
他一时有些急了,终于趁着褚琰在朝上提起确定名单一事时,上奏说那即将远派的吏部郎中经验老到,功绩甚高,实在是不适合离开吏部这个位置,应当换人。
别的不说,吏部可是个特别重要的位置,褚泽好不容易在吏部挖了这么一个人,要是调走,之前的努力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可他话一出,就连一直当木头人的梁冶都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
褚泽被这一道道视线盯得有些心慌,脑中几乎一团乱麻,想不通自己到底是哪里说错了。
褚琰笑了一声,道:“四弟真是有惜才之心,只是四弟恐怕是没想明白,父皇正是看中许郎中的才能,才同意派他到西南监察司任副司长。就官品而言,乃是从正五品郎中升至从三品大官,与侍郎比肩,这可不算委屈许郎中吧。”
何止是不委屈,太子这一手分明是提拔了许郎中。
不仅升了官阶,手中权力也比之前高了不少,俸禄也提了,远离京城的地方,还很方便捞油水,就算捞不着,等三年一过,南边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到时候他们这些监察司的都算是立了大功。
褚泽硬着头皮说:“的确不算,臣只是,觉得司长之位有其他合适的人选。”
承兴帝道:“朕已审过名单,并无不妥之处,不必再议。”
褚泽只能敛去一脸不甘,退回原位。
吕明志无声地叹了口气。
四殿下还是没能稳住啊,他这样贸然出来替一个看似与他不相干的人说话,陛下肯定会起疑的。
起疑倒也不要紧,只要之后安安分分,陛下也不会一直记着,只是怕,那位太子还有别的招数……
次日逢十五,按例皇帝应当留宿皇后殿中。
皇后提前备好了菜迎他,并一碟子点心,又当着皇帝的面分出两份,叫人给东宫和褚锐各送一份去。
承兴帝听到褚锐的名字,便想起来:“老三也该出宫建府了吧,还有他的婚事,也可以先相看起来。”
皇后道:“正是,臣妾已经选出一些家室相当、年纪合适的女子,只是还没有告诉锐儿,臣妾想等开春了,干脆办一场赏花宴,让这些姑娘们到宫中一聚,也顺便让锐儿和老四自己相看一番。”
“褚泽?”
“对啊,老四跟锐儿是一个年纪,我这个做嫡母的,自然也得为他考虑考虑。”
承兴帝这才想起来确实如此,宫中皇子公子的亲事一并由皇后过问,生母其实是说不上话的。也就是当年自己宠爱贵妃太过,褚赫的一切事都特许由贵妃亲自操持,这才一时没反应过来,还想着褚泽的婚事应当是德妃操心才对。
一提到褚泽,承兴帝便不由得想起了昨日朝会上这个儿子的表现,皱着眉头深沉道:“嗯,褚泽的婚事是该定一定了,你多替他操心一下。”
皇后道:“陛下放心,这本就是臣妾分内之事。”
承兴帝又想起什么:“对了,东宫也空得很,应当添些人进去,你也顺便相看了吧。”
皇后却面色迟疑了一下:“陛下……这东宫,呃,添人是迟早的,可是如今,柳问毕竟还在前线屡屡立功,这时候给东宫添人,可会寒了忠臣之心啊?”
承兴帝奇怪地看着她:“这有什么可寒心的?哪朝储君不纳妾,阿琰又不是那种有了侧室便会冷落柳岐的人。”
皇后苦笑:“臣妾这还不是怕柳岐看不开嘛,他毕竟是男子,男子都想独占另一半,这一时半会儿他是适应不过来的。他看不开倒还好,也就是郁闷几日,臣妾就怕阿琰也看不开,上回便是因为这个……”
承兴帝被她提醒,想起一年前褚琰在中宫发的那通脾气,沉默了一下道:“罢了,朕就当是看在柳问那些战功的面子上,先不提这个了。也难为你……现在都能替他们想到这地步。”
皇后便笑道:“陛下这是哪儿的话,到底是臣妾亲生的儿子,臣妾能不替琰儿着想吗?且这些日子,阿岐总来宫中探望臣妾,臣妾发现这孩子实则乖巧有趣,怪会哄人开心的。阿琰也与我愈发亲近,在宫外碰见了什么好东西,都要来与臣妾分享一番。旁人说他肯定对我怀恨在心,可臣妾却发现果真是像陛下所说那样,阿琰心里并不记仇,偶然还会有些粘臣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