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围_分卷阅读_187
  归根到底,是大明宫廷和北元宫廷的游戏规则不一样。
  张淑妃又看了一遍《端敬贵妃起居注》,终于开悟了。
  顿悟后张淑妃也开始了她的表演。
  首先,她对停着仁孝皇后梓宫的柔仪殿奉为圣地,每一天,她都要亲自去柔仪殿巡视一趟,风雨无阻。
  神位上不能有一粒灰尘,供奉的果品要新鲜,按照时节更换柔仪殿的花朵,盆景,不能一味摆上一盆盆菊花,就像仁孝皇后还活着一样,果子点心都是生前爱吃的那些。
  其次,永乐帝要为妻子守一年,这一年内不会睡嫔妃。张淑妃不能把女人强行往永乐帝身上推,也不能没有眼色的扩充后宫嫔妃的数量,推荐新人。
  但,这难不住张淑妃,张淑妃是个聪明的女人,端敬贵妃起居注里没有现成的可以生搬硬套,她就发挥聪明才智,所谓没有条件创造也要上,乘着仁孝皇后国孝,后宫除了猫狗,只要是人类都要禁欲,每天巡视完柔仪殿梓宫之后,张淑妃带领后宫嫔妃学习仁孝皇后所著的《内训》和《劝善书》。
  学习要求是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的效果十分明显,大家人手一本仁孝皇后语录,背的滚瓜烂熟,权贤妃的箫吹的再好,都没有背一句仁孝皇后的语录能够得到大老板永乐帝的好感,后宫气氛顿时和谐起来。
  张淑妃最讨厌权贤妃吹箫,两人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就像豆腐脑的甜党对咸豆腐脑接受无能。
  张淑妃的进步神速,胡善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看见刚开始只会做问答题的张淑妃都会抢答了。
  张淑妃有进步,最大利益获得者是胡善围,因为只有张淑妃立得起来,镇得住后宫,不搞事情,不排斥六局一司,后宫就会稳定,大家按部就班的过日子。
  否则张淑妃和六局一司离心,搞对立,天天吵架闹得鸡犬不宁,后宫不稳,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胡善围这个尚宫成了紧急灭火消防员,那里有火灭那里,永无宁日,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若出现这样的状况,也是个她这个当尚宫的失职。
  身为尚宫,本来就有引导皇后之职,没有皇后,就要引导代掌后宫的嫔妃,胡善围,包括六局一司,都是张淑妃治理后宫的帮手,而不是阻碍。
  这是张淑妃在《端敬贵妃起居注》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她发现端敬贵妃每次大动作,背后都有胡尚宫的影子。端敬贵妃对胡尚宫的话言听计从,就连自己的亲儿子鲁荒王私藏“市井风俗小说”,也是胡尚宫捅出来,劝谏端敬贵妃对鲁荒王严加管教的。
  张淑妃手捧起居注,犹如武侠小说里主角坠入悬崖得到武功秘笈《九阴真经》,犹如仙侠小说里得到一颗仙丹立刻从练气到筑基,犹如言情小说里打翻了霸道总裁的保温杯成功引起了霸总的注意。
  张淑妃霉运到头,开始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学习改变命运的除了张淑妃,还有她的陪嫁侍女图雅姑娘,意志坚定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
  图雅几乎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终于在年底宫廷女秀才选拔考试里脱颖而出,考中了女秀才,入选六局一司,最后被胡善围分配到了宫正司,专门管后宫纪律和督察。
  胡善围就是从宫正司做起的,这可是实权部门,容易出政绩。
  图雅没有想到胡善围会如此不计前谦,讪讪的去道谢,胡善围说道:“宫正司要的是公正,不怕得罪人,你的性格正好合适。”
  有后台的人并非都是累赘,放在合适的地方,也能发挥她的光和热。
  混到胡善围这个位置,早就不用凡事亲力亲为了,人事上的合理安排比做事更重要。把人用对了,事情也就对了。图雅懂得武艺、牙尖嘴利和火爆性格以及后台硬的特点,正好适合去宫正司震慑后宫。
  同样的,把张淑妃的亲信接纳到六局一司当女官,也是一种“利益捆绑”,便于六局一司开展工作。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永乐五年,仁孝皇后去世、不久后三保太监下了西洋、永乐帝刚刚送走大明庞大的船队,内阁传来好消息:《永乐大典》二修完毕。
  《永乐大典》号称大明百科全书,包罗万千,永乐帝想要了解什么,通过词条查录就行了。刚开始交给内阁的秘书团成员解缙等人,永乐二年交了初稿,永乐帝不满意,嫌弃只有儒家学说,单一了,他要的是儒释道乃至百家,甚至农书也要包括进去。
  《永乐大典》总裁解缙为难了,修书成员都是翰林院挑出来的学士,正儿八经科举出身,再不济那些负责抄书的也起码都是秀才,都是儒家正统教育出来的人,如何做到永乐帝要求的“包罗万千”?
  正为难时,太子少师姚广孝站出来,说他愿意加入。
  姚广孝就是靖难第一功臣道衍禅师了,造反成功以后,永乐帝命他还俗,回归俗家时的姓氏“姚”,并赐名“广孝”,封为参赞大夫,太子少师,还赐给豪宅,奴婢和美女。
  姚广孝不肯还俗,还是住在寺庙,白天上朝穿官袍,下了朝依然穿着一袭半旧的黑色僧袍,别人都叫他“黑衣宰相”。
  永乐帝没有办法,只得由得他去,总是这样半僧半俗的也不好,便顺手推舟,要道衍禅师去修书,不用每天上朝。
  道衍禅师儒释道三家皆通,协助总裁解缙修书,三年后书成。
  永乐帝对二修的《永乐大典》很满意,赞美解缙,“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不可一日无解缙。”
  又赞美道衍禅师,“姚少师高才,如今皇长孙今年正式出阁读书,朕就把皇长孙交给少师了。”
  道衍禅师不肯还俗,但是永乐帝一直坚持叫他姚少师。
  道衍禅师刚刚修完书,就去给永乐帝带孙子,负责朱瞻基的教育。
  解缙得了赏,满心欢喜,步伐有些飘,冷不防身后有个人说道:“恭喜解大学士,《永乐大典》大功告成,一个房间都装不下,皇上每日都会查阅此书,一天都离不开这些书,解大人必定千古流芳。”
  解缙转身一瞧,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纪纲含着笑,说着奉承话,解缙心道:哼,佞臣!嘴上却说道:“纪大人过奖,我不过是尽分内之事罢了。内阁还有一堆事,我先告辞。”
  纪纲目送解缙,直到他背影消失,眼里还是带着笑,直到晚上下了衙门,回到家里,打开密室,供桌上摆放着毛骧的画像和神位。
  纪纲给毛骧上了香,打开供桌一本几乎要翻烂的名册,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姓名,绝大部分都用红笔划了名字,连同驸马胡观在内,血淋淋的,划了名字的都死了。
  除了解缙。
  解缙,江西人,天才少年,洪武二十年江西乡试第一名解元,洪武二十一年二甲第十名进士,并入选翰林院庶吉士。
  洪武二十九年,高祖皇帝利用锦衣卫杀了京城几乎所有的豪门,只为皇太孙精心挑选了五个豪门,形成储君五环之势,以防止将来出现主幼臣欺的局面。
  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是毛骧。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锦衣卫坏事做尽,高祖皇帝需要平民愤,于是暗中指使驸马胡观首先弹劾毛骧,说毛骧罗织罪名,冤枉贤臣,罪恶滔天。
  胡观打响弹劾毛骧第一枪后,群臣纷纷写奏本参毛骧,其中就有解缙。
  锦衣卫被解散,毛骧被抓捕入狱,凌迟处死,纪纲被毛骧和沐春偷偷运走藏在云南。
  纪纲发誓为毛骧复仇,悲伤投靠燕王朱棣,重组锦衣卫,负责搞情报和策反工作,赢得燕王的赏识和信任,登基之后,立刻恢复锦衣卫,封了纪纲为指挥使。
  纪纲如愿,借着政权交替,公报私仇,黑名单红了一大片,什么曹国公李景隆、驸马胡观这种位高权重的人都被他用计弄死了,而且都死的很惨。
  纪纲发誓要灭掉压死毛骧的每一根稻草,每一片雪花。
  但是,名单上的名字实在太多,总有几个人找不到机会弄死,解缙就是其中之一。
  永乐帝登基,在宫里文渊阁设了内阁秘书团,帮助料理国事,解缙凭借才华,成为秘书团第一机要秘书,顺利成为永乐帝心腹,连修《永乐大典》这种大事也是解缙当修书的总裁,连道衍禅师都屈居第二。
  如今《永乐大典》大功告成,解缙的官只会越做越大,权力也水涨船高。
  怎么让解缙失宠,然后把他弄死?纪纲陷入沉思。
  第221章 二型糖尿病
  纪纲早就不是以前肤白貌美大长腿的无脑花瓶,以前他想弄死一个人,脑子里只有暗杀、刺杀这种简单粗暴的想法。
  现在的钮钴禄纪纲懂得用脑子、耍心机的把人弄死,最好不要脏了自己的手,不要涸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复仇的道路。
  毕竟他家里地下室的死亡名单长的很,倘若脏了手,自己出了事,剩下的人谁送他们下地狱?
  一个都不要放过。
  解缙这个人要是那么容易对付,纪纲早就把他弄死了。毕竟类似李景隆、胡观这种不好啃的骨头,纪纲都发挥聪明才智,用借力打力的方法把他们都搞死了。
  解缙不贪污受贿、不结党营私,洁身自好,似乎是个无缝的鸡蛋,让纪纲无从下嘴,迟迟找不到把柄。
  天才少年,年少得志,科举重地江西考出来的第一名解元,解缙在修《永乐大典》之前,他还修《元史》、《太祖实录》、补写《宋书》、删定《礼记》,更变态的是,当年仁孝皇后写《内训》,总结女子规范时,还要解缙总裁了《古今列女传》这部女性经典读物,连皇后都十分欣赏解缙。
  除了修书,解缙的诗文,书法也是一绝,他的诗集文稿都是各大书坊的畅销书。
  所以,和建文朝空谈误国的方孝孺不同,解缙是能考科举,也能实干,真正的大才子,所以解缙稳坐永乐帝内阁秘书团第一秘书的交椅上,无人能够撼动。
  此时的内阁权力并不太大,主要功能还是皇帝的助手,官居二品,但作为天子近臣,连夜晚都轮流在宫里的文渊阁值夜,预备永乐帝随时起床处理公务,谁敢小觑?
  这粒铜豌豆纪纲嚼不烂,还会磕坏了牙齿。
  怎么办?
  纪纲冥思苦想,突然脑子一亮,有了!
  解缙在内阁大学士这个位置上的表现无可挑剔,但是解缙还有一个身份:东宫詹事府右春坊学士,也就是太子的老师。
  总所周知,永乐帝对太子朱高炽一直都不满意,偏爱汉王朱高煦。
  当年永乐帝登基,立马封了妻子为皇后,却拖了两年都没有封太子,因为太子体胖,身体不好,而汉王朱高煦是靖难之役的大功臣,得到军人的拥护,希望封汉王为太子。
  永乐帝举棋不定,解缙作为永乐帝内阁秘书团首席机要秘书,在关键时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
  解缙作为历史大拿,以历史为镜,凡是废长立幼都没有好下场,何况朱高炽是嫡长子,仁孝敦厚,品行上没有错处,在北平守了两年,为仁孝皇后求医问药。
  永乐帝叹道:“皇长子身体不好啊。”
  解缙只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其实当时朱瞻基还在云南,永乐帝并不晓得大孙子有多好。而且朱瞻基当时才五岁,一个孩子又能够多好呢?
  其实这句“好圣孙”并不是说朱瞻基,它深层次的意思说皇帝你还那么年轻,正值壮年,您还能活很久,太子身体好不好有什么关系呢?
  等您老了,东宫的孙辈们都已经长大,既然后继有人,太子身体好不好,这不是关键因素。
  再诛心一点解释,一个人当了皇帝,东宫作为储君,是皇帝的儿子,也是皇帝君权的潜在威胁和对手。一个太强悍的东宫对皇帝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就像高祖皇帝在懿文太子朱标去世之后,决定以屠杀几乎全京城的豪门为代价,也要选择柔弱的皇太孙为储君,而不是兵强马壮的藩王儿子们当储君是一样的想法。
  东宫首先要听话,被皇帝所掌控。
  屁股决定脑袋。以前永乐帝不理解亲爹高祖皇帝的想法,觉得自己身居长,政治军事才能出类拔萃,为什么不封我为储君,而去封一个乳臭未干的孙辈?
  现在永乐帝当了皇帝,他渐渐理解了高祖皇帝的想法。
  爹,我误会你了。
  我会和你做出同样的选择。
  解缙是史学大家,他大概能够揣摩到永乐帝的真实想法,这句“好圣孙”看似寻常,却是永乐帝下定决定立大白胖子朱高炽为储君的主要原因。
  就这样,朱高炽入主东宫后,永乐帝封了解缙为东宫詹事府右春坊的学士,教育储君。解缙默认为东宫太子党骨干成员。
  太子当然喜欢解缙了,同样的,汉王朱高煦也把解缙视为他痛失储君之位的罪魁祸首。只是解缙是永乐帝身边的红人,机要秘书,不敢把解缙什么样。
  对手的对手就是朋友。
  纪纲用女官江全和宗人府逼驸马胡观上吊自尽。
  用仁孝皇后的病危和永乐帝的恨活活饿死了曹国公李景隆。
  接下来,纪纲决定用汉王朱高煦和东宫的矛盾对付解缙。
  简直完美。
  纪纲觉得,是时候和汉王聊一聊人生和理想了。
  汉王府。
  按照规矩,国储已定,成年的皇子们已经去封地就藩了,想当年永乐帝年轻的时候,二十岁就举家去了北平,如今汉王朱高煦已经二十七岁,还没就藩,全家依然住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