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_分卷阅读_340
☆、第226章 散伙!【加更】
当地送汤米的习俗都是“七送娘子八送官”,女孩子七天送, 男孩子第八天送。以前自家种地收粮食的时候, 再穷的亲戚也会表示一下, 送点吃的用的帮产妇加营养。
腊月十五这天, 不少人都来给劳模送汤米。
有附近的大队、生产队, 供销社、公社都送了汤米来,几斤细面,几斤小米,两尺布。
公社屠宰组还送了四个猪蹄两根猪尾巴过来!
倒是没人送鸡蛋, 毕竟人家先锋大队自己开着养鸡场呢。
莫树杰和二儿子自然也来给外孙送汤米,除了小米、鸡蛋, 还有两块钱。
张翠花拿自家的工分在食堂换了一些粗粮、咸菜, 加上自家的鸡蛋和蘑菇, 也做了一顿饭招待来宾。
等给小八送完汤米,大队也要开始忙年。
吴美英还带着人印刷灶王像, 附近大队的社员们也都要来请,比集上的便宜还好看, 关键是还有当初好不容易请到的那种感觉在, 有感情儿了。
还有做新衣服的,没钱的自己手缝, 有点余钱的就来找缝纫组帮忙。其实外村来做的很少, 只有先锋大队自己人来找。毕竟先锋大队这两年都跟着二队干, 年终也有钱分到手。
今年最少的也分到二十块呢。
这大过年的, 可不就想花点钱犒劳一下自己?
如今针头线脑酱油醋盐的村里代销点都有, 供销社虽然有更好的,可他们不是没有票就是买不起,赶集除了捣腾一点糊口的也没什么好买的。
算来算去,最后也就是能凑件子衣裳出来。
好不容易凑齐的布料,手里又有几块钱,当然想把衣裳做得好看时髦一些啊。
所以年底缝纫机又忙起来。
莫茹索性让周明愈把缝纫机搬到蘑菇大棚隔出来的小屋子里,由周跃红和丁兰英负责。尤其是周跃红,她现在是缝纫组主力,恨不得能和缝纫机作伴。
现在周七七的衣服都是她给做,被她打扮得比县城小孩子还时髦。
莫茹有沈淑君无微不至的关照,还有周明愈贴心,孩子们逗闷子,这月子坐得相当舒服,让人羡慕得很。
……
尽管今年收成不好,可先锋大队有准备,且还有莫茹暗中补贴,所以不但社员们饿不着,还通过造纸厂、砖窑厂招工救济不少困难家庭。
小年那天不等周明愈去送,莫树杰就打发二儿子来接,免得周明愈走不开。
莫茹给他们收拾了不少东西,鸡蛋、蘑菇、粗细粮等,让他们带回去过年吃。沈淑君百般推辞,最后只带了一点粮食和蘑菇回去,其他的不肯要。
莫茹也只能由着她。
等沈淑君带着俩儿子回去以后,过了两天,公社说有莫茹的信。
周明愈就骑着自行车拿着户口本去公社取回来,全都是莫应棠的。
上一次碰面的时候莫应棠就说回去问问怎么回事,结果一打听原来部队的信件只要不是加急的,基本都是七八天才收拢一次,他们部队驻扎地方又偏僻,等到达最近的邮局又是好几天,经过分组再发往各地,再到当地邮局,这期间又要花费很长时间。
因为各种人为或者非人为的原因,经常出现信件积压,同一个地址不同时间发出来的几封信最后同时到达终点,这也是常有的事儿。
知道不是有人针对他,家里也就放了心,如果有急事就发加急信,没有急事就这样慢悠悠地走也挺好。
这会儿又收到莫应棠的信,莫茹发现已经不是原来的邮戳,说明他换了地点。
他是义务兵,去年秋天参军,原本明年秋天就要转业,因为表现好,今年夏天就从炊事班转到训练部,后来又参加部队的特训,只要成绩优秀,就有望继续留在部队而不需要转业。
莫应棠能够留在部队有个好前程,莫茹和周明愈自然高兴。
毕竟等七十年代当兵可就是抢破头的好事,并不是够了年龄就能去的,还得有政审等各项考核,很多人送钱送礼都去不上呢。
如果莫应棠能够更进一步,他们当然支持。
就算现在,从义务兵转为志愿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莫茹还是为他打算,期间给他寄过钱,让他不要省着,如果是为了提干需要花的就必须花。
莫应棠这一次倒是没把钱退回来。
……
转眼过年。
今年队里没有多少麦子,过年不可能人人都敞开肚皮吃白面饽饽,只象征做了一些。
好在今年养猪养鸡,没有白面但是鸡蛋不缺,四个生产队一共杀了六头猪,让社员们过了一个油水十足的大年!
吃得整个先锋大队都满嘴流油,过了年走亲戚那嘴还油汪汪的,让那些嘴唇直裂口子爆皮的亲戚们一看真是羡慕得不得了。
毕竟人家食堂别说吃肉,连一天半斤的粗粮也保证不了!
就连嫁给先锋大队最穷人家的媳妇,如今回娘家都腰板挺挺的,再也没人笑话她嫁得不好。
过了年,初八是小八的满月,按照村里的规矩,基本就是食堂里热闹一下给孩子娘煮俩鸡蛋吃,张翠花也并不打算办什么。
毕竟家里那么多孩子都没办,送过最重要的汤米就行,其他的随大流。
结果却有不少关系好的又一次上门特意来给劳模孩子过满月。
姥娘家不算,另外有姜清芬、庄莹、林纾、范队长等人,让人意外的是邱磊骑自行车带傅臻来的。
两人带了不少东西,有邱母一家给的,还有傅臻给的,米面、海货、布料,还有给小八的一对银镯子,这一次是邱母送的。
张翠花用工分去食堂支了一些高粱面,沈淑君等人帮着烀一锅窝窝头,又把莫茹存的萝卜白菜加上粉条炖一锅,再切几盘子咸鸭蛋,炒一盆子韭菜炒蛋,一大盆菠菜汤,也算好好地招待了客人。
满月这天,周明愈和莫茹也请莫树杰给孩子赐名。
莫树杰早就预备着呢,如果让他起他就拿出来,不让他起,他就只当没取过。
“就叫钦暄吧。”
轮到小八是钦字辈排行。
晖字寓意美好,又不会太生僻,上学以后也不会被人刁难生事。
于是小八就得了大名周钦暄。
其实莫树杰原本想给小外孙起名叫周钦晖的,不过沈淑君念了一遍就不同意,说什么钦晖、秦桧,这不是谐音了么,绝对不行。
就在小八满月这天,突然传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要解散食堂!
听到这个消息,社员们一下子炸了锅。
以前就算饿死,食堂没有口粮开不下去,上头发救济粮、救灾窝窝头那也不许解散的,社员们一定要绑在一起吃大锅饭。
可这会儿,居然不管了
居然就随便解散了?
就算吃土,也要大家一起吃啊,说好要一起进入**,怎么就解散了?
又过了几天,正式文件就下来,各大队的食堂,正式解散!
只是解散食堂,生产队却不解散的,干活还是由队长安排,社员们还是要挣工分吃饭。
可不管怎么说,以后打了粮食又要分给社员们自己回家吃。
这代表着又回到了58年上半年的时候。
外村的社员们都高兴得直欢呼,毕竟他们食堂真的开不下去,而且食堂猫腻太多,队干部们开小灶的多吃多占的,普通社员就吃亏,所以他们巴不得解散。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外面各大队的食堂真的拿不出粮食了,没吃没喝,食堂实在开不下去,所以不得不解散。
解散以后,再有口粮就分给社员自己回家张罗吃的。
解散食堂,就意味着社员家里也可以冒烟!!就能光明正大地去挖野菜、挖草根,和领回来的一点口粮掺一起做成饭食糊口。
还可以去集贸市场上尽可能的掏澄点粗粮回来贴补肚子!
就在大部分人都欢庆的时候,先锋大队的社员却懵了。
因为他们不想解散食堂啊!
他们已经习惯睁开眼去上工,下了工去吃饭,有人收拾得利利索索,到点就敲梆子打饭。
早上黏粥加菜窝窝头,晌午窝窝头加盐水煮菜,晚上煮地瓜加地瓜干,逢年过节地改善生活。
今年过节吃了几顿土豆炖鸡,年底还吃了排骨炖藕,这是以前自己家从来没吃过的。
要不是跟着大食堂,哪里有这样好吃的?
不少人开始哭,“队长啊,这要是解散了食堂,还怎么活啊?”
“就是啊,不是说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脏啊?心脏没有了,以后可怎么活啊?”
周诚志和张翠花等人是最乐意解散食堂的。
周诚志觉得带着社员们上工就够头大的,这么多人,安排那么多活儿,就算他秉持着公平公正的想法,可千人一千个心思,也总有不服气的。不管怎么分,也总有人觉得不公平的。
这都够他费心思的,结果后来又弄个食堂让他管,没日没夜地安排推磨。
管干活,还管吃饭,他又不是他们爷娘,还管这么多!
现在好不容易解散食堂,他当然乐意!
分回去你们自己折腾去吧,关老子什么事儿!
张翠花也是这个想法,本来她只管自己家那十来口子就中,结果后来还得帮着管理食堂。
这食堂是那么好管的?
别的村可能食堂会有猫腻,司务长多吃多占,食堂做饭的能偷就偷。
毕竟那些村里粮食少,不够吃的,总有人挨饿,不得已就有人要动歪脑筋。
可他们二队不一样啊,一直都够吃的,就算吃糠咽菜也都是大家一起吃,队长也没说比社员多吃一口粮食的。
为了不让人戳脊梁骨,不让人说不公平自己多吃多拿,她可是时时刻刻地都约束自己呢。
你以为这营生好干啊!
谁觉得好干谁来干,一旦能光明正大地撂挑子,她当然不继续干!
她又不是吃饱了撑的要受累。
她哈哈一笑,把围裙往灶台上一扔,笑道:“反正咱们队里的铁锅都在,也没砸破,这会儿就都分了回家做饭去吧啊。”
“二婶子,你可不能不管俺们啊!”不少人大声嚷嚷着,有人都开始抹眼泪儿了。
跟着二婶子有肉吃,跟着二婶子家的劳模有饭吃。
当地送汤米的习俗都是“七送娘子八送官”,女孩子七天送, 男孩子第八天送。以前自家种地收粮食的时候, 再穷的亲戚也会表示一下, 送点吃的用的帮产妇加营养。
腊月十五这天, 不少人都来给劳模送汤米。
有附近的大队、生产队, 供销社、公社都送了汤米来,几斤细面,几斤小米,两尺布。
公社屠宰组还送了四个猪蹄两根猪尾巴过来!
倒是没人送鸡蛋, 毕竟人家先锋大队自己开着养鸡场呢。
莫树杰和二儿子自然也来给外孙送汤米,除了小米、鸡蛋, 还有两块钱。
张翠花拿自家的工分在食堂换了一些粗粮、咸菜, 加上自家的鸡蛋和蘑菇, 也做了一顿饭招待来宾。
等给小八送完汤米,大队也要开始忙年。
吴美英还带着人印刷灶王像, 附近大队的社员们也都要来请,比集上的便宜还好看, 关键是还有当初好不容易请到的那种感觉在, 有感情儿了。
还有做新衣服的,没钱的自己手缝, 有点余钱的就来找缝纫组帮忙。其实外村来做的很少, 只有先锋大队自己人来找。毕竟先锋大队这两年都跟着二队干, 年终也有钱分到手。
今年最少的也分到二十块呢。
这大过年的, 可不就想花点钱犒劳一下自己?
如今针头线脑酱油醋盐的村里代销点都有, 供销社虽然有更好的,可他们不是没有票就是买不起,赶集除了捣腾一点糊口的也没什么好买的。
算来算去,最后也就是能凑件子衣裳出来。
好不容易凑齐的布料,手里又有几块钱,当然想把衣裳做得好看时髦一些啊。
所以年底缝纫机又忙起来。
莫茹索性让周明愈把缝纫机搬到蘑菇大棚隔出来的小屋子里,由周跃红和丁兰英负责。尤其是周跃红,她现在是缝纫组主力,恨不得能和缝纫机作伴。
现在周七七的衣服都是她给做,被她打扮得比县城小孩子还时髦。
莫茹有沈淑君无微不至的关照,还有周明愈贴心,孩子们逗闷子,这月子坐得相当舒服,让人羡慕得很。
……
尽管今年收成不好,可先锋大队有准备,且还有莫茹暗中补贴,所以不但社员们饿不着,还通过造纸厂、砖窑厂招工救济不少困难家庭。
小年那天不等周明愈去送,莫树杰就打发二儿子来接,免得周明愈走不开。
莫茹给他们收拾了不少东西,鸡蛋、蘑菇、粗细粮等,让他们带回去过年吃。沈淑君百般推辞,最后只带了一点粮食和蘑菇回去,其他的不肯要。
莫茹也只能由着她。
等沈淑君带着俩儿子回去以后,过了两天,公社说有莫茹的信。
周明愈就骑着自行车拿着户口本去公社取回来,全都是莫应棠的。
上一次碰面的时候莫应棠就说回去问问怎么回事,结果一打听原来部队的信件只要不是加急的,基本都是七八天才收拢一次,他们部队驻扎地方又偏僻,等到达最近的邮局又是好几天,经过分组再发往各地,再到当地邮局,这期间又要花费很长时间。
因为各种人为或者非人为的原因,经常出现信件积压,同一个地址不同时间发出来的几封信最后同时到达终点,这也是常有的事儿。
知道不是有人针对他,家里也就放了心,如果有急事就发加急信,没有急事就这样慢悠悠地走也挺好。
这会儿又收到莫应棠的信,莫茹发现已经不是原来的邮戳,说明他换了地点。
他是义务兵,去年秋天参军,原本明年秋天就要转业,因为表现好,今年夏天就从炊事班转到训练部,后来又参加部队的特训,只要成绩优秀,就有望继续留在部队而不需要转业。
莫应棠能够留在部队有个好前程,莫茹和周明愈自然高兴。
毕竟等七十年代当兵可就是抢破头的好事,并不是够了年龄就能去的,还得有政审等各项考核,很多人送钱送礼都去不上呢。
如果莫应棠能够更进一步,他们当然支持。
就算现在,从义务兵转为志愿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莫茹还是为他打算,期间给他寄过钱,让他不要省着,如果是为了提干需要花的就必须花。
莫应棠这一次倒是没把钱退回来。
……
转眼过年。
今年队里没有多少麦子,过年不可能人人都敞开肚皮吃白面饽饽,只象征做了一些。
好在今年养猪养鸡,没有白面但是鸡蛋不缺,四个生产队一共杀了六头猪,让社员们过了一个油水十足的大年!
吃得整个先锋大队都满嘴流油,过了年走亲戚那嘴还油汪汪的,让那些嘴唇直裂口子爆皮的亲戚们一看真是羡慕得不得了。
毕竟人家食堂别说吃肉,连一天半斤的粗粮也保证不了!
就连嫁给先锋大队最穷人家的媳妇,如今回娘家都腰板挺挺的,再也没人笑话她嫁得不好。
过了年,初八是小八的满月,按照村里的规矩,基本就是食堂里热闹一下给孩子娘煮俩鸡蛋吃,张翠花也并不打算办什么。
毕竟家里那么多孩子都没办,送过最重要的汤米就行,其他的随大流。
结果却有不少关系好的又一次上门特意来给劳模孩子过满月。
姥娘家不算,另外有姜清芬、庄莹、林纾、范队长等人,让人意外的是邱磊骑自行车带傅臻来的。
两人带了不少东西,有邱母一家给的,还有傅臻给的,米面、海货、布料,还有给小八的一对银镯子,这一次是邱母送的。
张翠花用工分去食堂支了一些高粱面,沈淑君等人帮着烀一锅窝窝头,又把莫茹存的萝卜白菜加上粉条炖一锅,再切几盘子咸鸭蛋,炒一盆子韭菜炒蛋,一大盆菠菜汤,也算好好地招待了客人。
满月这天,周明愈和莫茹也请莫树杰给孩子赐名。
莫树杰早就预备着呢,如果让他起他就拿出来,不让他起,他就只当没取过。
“就叫钦暄吧。”
轮到小八是钦字辈排行。
晖字寓意美好,又不会太生僻,上学以后也不会被人刁难生事。
于是小八就得了大名周钦暄。
其实莫树杰原本想给小外孙起名叫周钦晖的,不过沈淑君念了一遍就不同意,说什么钦晖、秦桧,这不是谐音了么,绝对不行。
就在小八满月这天,突然传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要解散食堂!
听到这个消息,社员们一下子炸了锅。
以前就算饿死,食堂没有口粮开不下去,上头发救济粮、救灾窝窝头那也不许解散的,社员们一定要绑在一起吃大锅饭。
可这会儿,居然不管了
居然就随便解散了?
就算吃土,也要大家一起吃啊,说好要一起进入**,怎么就解散了?
又过了几天,正式文件就下来,各大队的食堂,正式解散!
只是解散食堂,生产队却不解散的,干活还是由队长安排,社员们还是要挣工分吃饭。
可不管怎么说,以后打了粮食又要分给社员们自己回家吃。
这代表着又回到了58年上半年的时候。
外村的社员们都高兴得直欢呼,毕竟他们食堂真的开不下去,而且食堂猫腻太多,队干部们开小灶的多吃多占的,普通社员就吃亏,所以他们巴不得解散。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外面各大队的食堂真的拿不出粮食了,没吃没喝,食堂实在开不下去,所以不得不解散。
解散以后,再有口粮就分给社员自己回家张罗吃的。
解散食堂,就意味着社员家里也可以冒烟!!就能光明正大地去挖野菜、挖草根,和领回来的一点口粮掺一起做成饭食糊口。
还可以去集贸市场上尽可能的掏澄点粗粮回来贴补肚子!
就在大部分人都欢庆的时候,先锋大队的社员却懵了。
因为他们不想解散食堂啊!
他们已经习惯睁开眼去上工,下了工去吃饭,有人收拾得利利索索,到点就敲梆子打饭。
早上黏粥加菜窝窝头,晌午窝窝头加盐水煮菜,晚上煮地瓜加地瓜干,逢年过节地改善生活。
今年过节吃了几顿土豆炖鸡,年底还吃了排骨炖藕,这是以前自己家从来没吃过的。
要不是跟着大食堂,哪里有这样好吃的?
不少人开始哭,“队长啊,这要是解散了食堂,还怎么活啊?”
“就是啊,不是说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脏啊?心脏没有了,以后可怎么活啊?”
周诚志和张翠花等人是最乐意解散食堂的。
周诚志觉得带着社员们上工就够头大的,这么多人,安排那么多活儿,就算他秉持着公平公正的想法,可千人一千个心思,也总有不服气的。不管怎么分,也总有人觉得不公平的。
这都够他费心思的,结果后来又弄个食堂让他管,没日没夜地安排推磨。
管干活,还管吃饭,他又不是他们爷娘,还管这么多!
现在好不容易解散食堂,他当然乐意!
分回去你们自己折腾去吧,关老子什么事儿!
张翠花也是这个想法,本来她只管自己家那十来口子就中,结果后来还得帮着管理食堂。
这食堂是那么好管的?
别的村可能食堂会有猫腻,司务长多吃多占,食堂做饭的能偷就偷。
毕竟那些村里粮食少,不够吃的,总有人挨饿,不得已就有人要动歪脑筋。
可他们二队不一样啊,一直都够吃的,就算吃糠咽菜也都是大家一起吃,队长也没说比社员多吃一口粮食的。
为了不让人戳脊梁骨,不让人说不公平自己多吃多拿,她可是时时刻刻地都约束自己呢。
你以为这营生好干啊!
谁觉得好干谁来干,一旦能光明正大地撂挑子,她当然不继续干!
她又不是吃饱了撑的要受累。
她哈哈一笑,把围裙往灶台上一扔,笑道:“反正咱们队里的铁锅都在,也没砸破,这会儿就都分了回家做饭去吧啊。”
“二婶子,你可不能不管俺们啊!”不少人大声嚷嚷着,有人都开始抹眼泪儿了。
跟着二婶子有肉吃,跟着二婶子家的劳模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