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女人_分卷阅读_97
  局势就这样诡异的平静下来,外面多少人引颈仰头的盼着两王之间再起兵戈,可事情突然就这样波澜不惊的平定下来,好似点燃了一个炮仗,万千期待它能炸出巨响,等啊等,却最终只等来闪烁的火花,片刻便没了踪影。
  燕王居然携着吴王的手登上乾清宫丹陛,向世人宣布:“伪帝伏诛,国难已平。”
  吴王顺势道:“全靠叔父力挽狂澜!皇祖父临终时神志清醒,想要更改遗嘱,立叔父为太子。奈何伪帝假传圣明,令天意不达储君之手。此事有宁国公主为证。还请叔父仰承天意,俯顺民情,登基为帝,以安臣民。”
  众臣看着吴王走下丹陛,行稽首大礼,心中一片茫然。武将的盔甲上还有血迹,文臣们脸上依旧是惊惶不定的表情,可他们好像突然更不上世界的节奏了。
  “贤侄快起,本王已说过,归正朔,靖国难,若论嫡子嫡孙,你才是正朔。”燕王也走下丹陛扶起吴王。
  “叔父,皇祖父留有宗法,嫡子嫡孙不能承袭时,可令兄弟承袭。小侄年幼德浅,不堪大任,还请叔父登基,以安臣民。”吴王被扶起,也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
  这时候,燕王才长叹道:“棣年少德薄,何德何能,不敢登帝位耶。”
  重臣听到这句话,才突然反应过来,这不是劝进里面的套话吗?叔侄两个在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已经开始走劝进的套路了吗?
  “王爷功勋卓著,力挽狂澜,且有先帝遗旨在,请王爷登基,以安臣民。”燕王手下将领,已经开始跟进了,识时务的大臣跟着跪地劝进。
  如此三辞三让之后,燕王终于“勉为其难”答应登基,令礼部先拜谒太庙,向天下宣布,燕王即将登基为帝。
  第163章 燕王妃
  燕王攻入京城的消息传回, 整个北平陷入欢喜的海洋, 街上人人新衣新帽、处处张灯结彩, 为他们的国主庆祝。也许现在不能称燕王了,那是陛下!
  与之一起传回的还有燕王已拜谒先帝陵寝、皇室宗庙,确定皇帝名分,招王妃和世子回京。
  北平都欢腾无限, 更何况身处局中的燕王府,燕王府人人喜笑颜开,胸脯都比平日挺高三分,想起来就忍不住喜笑颜开,他们可是有幸伺候陛下的人呢!
  马上要去京城了,下人们忙着收拾东西, 燕王府既忙碌又欢喜, 人人都恨不得一天就把东西打包好, 隔天就到京城去见识帝都繁华。
  “小小鲤鱼压红鳃,上游游到下呀嘛下江来。头摇尾巴摆呀哈……”阿孟一边收拾东西, 一边情不自禁哼起了小调。
  “主子还总夸阿孟姐姐稳重,听听, 都哼着歌儿了。”阿季笑道。
  阿孟红扑扑一张脸,笑道:“若是早有这样的喜事儿,我早就唱起来了。”说完又捂嘴直笑。
  “好啦, 好啦,我看你且坐下笑痛快了再干活儿吧。”阿淑招呼道:“门外的小丫头上赶着巴结,谁用你自己动手叠衣服啦。”
  阿淑把零嘴儿盘子往小桌中一递, 招呼阿孟和阿季消遣。
  阿季也忍不住合十念佛,“阿弥陀佛,大事总算定了。我这两年我这心就没安稳过,开始的时候担心王爷败了,后来王爷若是胜了,公子怎么办。现在好了,公子认了王爷做皇帝,主子也不必夹在中间为难了。”朱允熥在王府长大,柳娘的心腹都称呼他为公子,朱高炽三兄弟各自排行。
  “谁说不是呢。”阿孟也跟着念佛,见阿淑没动静,给她一拐子,问道:“你说是不是?”
  “是啊,以后就是享福了。”阿淑叹道。
  “如此大喜事,你叹什么气啊,福气都叹没了。”阿孟嗔怪。
  阿淑不好意思笑了笑,“不知是不是我感觉错了,总觉得主子好似不那么高兴。”
  “主子马上就要做皇后啦,天下最尊贵的女人,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定是你觉错了。主子以前不是说过吗,大喜事儿来的时候,人往往反应不过来,等懵过这阵儿,主子就欢喜起来了。”阿孟扒着指头数起来:“王爷做了陛下,主子做了娘娘,大公子肯定要立太子,二位公子定会封王。魏国公府说不得还要再分出两支公候府邸来。就是咱们也能捞个女官做做,咱们一辈子没嫁,说不得日后还能在县志、府志里留上两笔呢。”
  “也是,可能是我想错了。”阿淑一想,对主子来说,丈夫、儿女、娘家个个安好、事事顺利,不该有心事的。
  阿淑复又高兴起来,和阿孟、阿季说起搬往京城的事情,十分憧憬日后的美好生活。
  朱高炽统领搬家的事情,众人兴致勃勃五天内就启程了,一路浩浩荡荡往京城去。
  京城这边,燕王登基之后,第一道旨意是给朱允熥的,册他为义王,封地就在吴地,当年先帝舍不得封给儿子的膏腴之地,燕王舍得。第二道旨意则是对朱允炆的处置,燕王根本不承认朱允炆的合法地位,他的血脉全部断绝,本人以亲王礼葬于孝陵东,王妃马氏和亲儿也被一同葬入。
  因朱允炆身世和继位遗诏存疑,奉他为正统的人并不多,杀了一批顽固之人后,基本能控制局面,没再出现“诛十族”的奇闻。
  第三件大事则是招柳娘和朱高炽入京。
  宫内、朝中的事情千头万绪,燕王一时也处理不过来,急等妻儿过来帮忙。
  柳娘车架从皇城正门入,到乾清宫下轿的时候,燕王等在正殿门口,十分给柳娘面子。柳娘笑着走上前,把手放在燕王手中。
  內侍、宫女见新帝新后如此和睦,不好意思的垂下眼帘,不敢冒犯。
  燕王牵着柳娘坐到窗前椅子上,叹道:“从没想过能有这一天。”
  “世人都说时势造英雄,依我看,英雄造时势,王爷该得的。”柳娘微笑着看燕王消瘦的脸庞,战事说来一笔带过,其中艰险,不足为外人道也。
  江山尽在脚下,燕王也不是那矫情的人,感慨过后,拍着柳娘的手道:“宫内事务就托付于你了。”
  “王爷放心,我会的。”
  “登基大典、立后大殿、册太子大典、册秦王、公主……一应礼仪我让礼部侍郎亲与你禀报。我虽登上帝位,我们夫妻却如以往一样,家里的事情你来管。”燕王笑道。
  “王爷对我的深情厚谊,我自然知道,我也盼着能为王爷分忧。别的事情都好说,按着礼仪来就是。只有一事要你拿主意——母妃!”柳娘说的是先帝李淑妃。
  “人都已经长眠地下了,就不要惊扰她的安宁了。”燕王平淡道。
  “我知王爷心意,可当初起兵的时候,曾以母妃代母后掌凤印,实为继后的说法,若王爷登基不加以封赏,恐难堵悠悠众口。”为妃妾说话,不是柳娘的风格啊?
  “那依你的意思呢?”
  “母妃于王爷有生恩,母后却于王爷有养恩,母后集嫡母养母于一身。父皇在时,也曾说过,此生不复立后,追封皇后、太后便不适合了。可终究有生恩在,王爷不加以封赏,也不妥。不如升贵妃,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燕王想了想,点头同意了,他从小养在马皇后膝下,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李淑妃也不知合格的母亲,燕王不管是从大义名分,还是个人感情,都不想追封李淑妃做皇后。
  “儿子们的封号,你也帮着挑一挑,下面人呈上来的东西华而不实,还是咱们自己人说话实在。”燕王从桌案上拿出一本折子来递给柳娘。
  柳娘随意翻看了一下,笑道:“王爷定就是了,礼部呈上来的都是吉号。不论什么封号,都是王爷这个做父亲的关心,孩子们只有高兴的理。”
  “女儿们的封号,你想改吗?”燕王又问。
  “不必了,姑娘们的封号也是当初父皇赐的,何必再改,直接升公主就是了。姊妹们也该升长公主了,尤其是宁国妹妹那里。此次王爷成事,宁国妹妹也立了大功。宫中也千头万绪的忙得很,我请宁国妹妹来协助我理事。”宁国公主乃是先帝与马皇后嫡女,她的丈夫梅殷也是先帝临终时候见证遗诏的人。宁国公主能为燕王作证,当初先帝临终前有改立继承人之意,帮了燕王大忙。宁国公主在宗室中素来有威望,柳娘还未嫁进宫中时就与之相识,这些年更是保持亲密来往。如今各自身份改变,自有无限唏嘘。
  “一切都听你的,你素来和姊妹们交好,随你就是。”燕王对柳娘处理内务信心十足,一切都让她自己做主。
  礼部还有一件大事启奏——修缮宫殿。先帝是出了名的节俭,官场上都让他逼出了“官不修衙”的规矩,现有的宫殿也十分简陋。
  燕王把折子给柳娘看,问道:“你觉得该修吗?”
  这话就不该问。若是燕王觉得想修,只会问,你觉得该怎么修。
  柳娘握紧燕王的手,笑道:“王爷的心,我知。国家刚刚太平,百姓还未恢复元气,暂且就不那么铺张了,一切等日后再说。”
  燕王笑道,“就是委屈了你和孩子。”
  “孩子们都该出宫见府了,在宫里能住几天。至于我,跟着王爷从未吃苦,王爷都住的,我为何住不得?”柳娘微笑,带过了修缮宫殿一事。
  夫妻俩又说了些家事,诸如拜谒先帝、给女婿们封爵之类的。
  柳娘临走的时候,燕王仿若不经意道,“让允熥见见你吧。他是个好孩子,你若觉得对不住他,日后就待他好些吧。”
  “嗯。”柳娘答应了。
  柳娘回到寝宫,做了女官的阿孟领着朱允熥进来,路上见朱允熥板着一张脸,心里也直犯嘀咕。明明好端端的皇位继承人之一,低头服软,有些不痛快也是应该的。阿孟为主子着想,特意没改旧日称呼,软语安慰道:“主子这些日子一直觉得愧对公子,还望公子体谅主子的难处。”
  阿孟把朱允熥领了进来,未曾行礼,柳娘就挥退了侍女们。
  阿孟退出宫门,远远看着义王跪下去之后,主子好似没马上叫起。阿孟跟在主子们身边,如何能不知道王爷叫主子见义王殿下的原因,不就是为了安抚义王吗?怎么主子不赶紧叫起,是什么新办法吗?
  殿中,等宫人退下之后,朱允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三叩首道:“是我对不住娘。”
  “你娘早就去了,我不过是婶娘,你既又来自己的主意,我又如何逼得了你。你自去吧。”柳娘根本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和朱允熥抱头痛哭。
  “娘,您别不要我,我是您养大的,喝您的乳汁,受您的教导,在我心里,您就是亲娘……”
  “亲娘,我若是亲娘,你能办出这样的事儿来?”柳娘眼泪不争气的掉下来,“整整十七个月,你躲在哪个乌龟壳里?夺嫡之争,有躲来的便宜吗?我给你的卫队是让你轻易曲下膝盖的吗?我有心扶你登上皇位,你这般,让我如何去见姐姐。”
  “娘,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我都知道。可您想一想,我是当皇帝的料吗?我不如叔父果决杀伐,甚至连二哥都比不得。我从小在北平长大,最大的愿望就是一辈子过那样逍遥自在的日子。咱们家为了皇位流的血还少吗?皇爷爷那时候,有靖江王,后来有了叔父和二哥,而今难道该轮到我了吗?”朱允熥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我们若是打起来,您怎么办?阿炽、阿煦他们怎么办?一家人为什么要杀一家人,我不想做皇帝,不想做皇帝!”
  “你甘心吗?路是你自己选的,我这一辈子,自认对得起姐姐,若是他日到了底下,姐姐问我,为什么我的丈夫抢了她儿子的皇位,我能答吗?”
  “能的,能的。”朱允熥膝行几步,激动道:“我早就说过愿为唐时李宪,娘怕我后悔,特意又给了我机会。我在京城待了这两年,想的很清楚了,一辈子不后悔!”
  “不悔就好,不悔就好。”柳娘这才拉了朱允熥。
  在夺嫡之争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柳娘曾传密信给朱允熥,把她化整为零的秘密卫队交给朱允熥,让他自行谋划。这些人就是朱允熥和朱允炆守军大战,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入城的主力。选择权在朱允熥自己手中,他既然选了对燕王俯首,希望他日后不要后悔。
  “既然大事已定,这些话就不要再说了,好好做你的亲王,让世人也看看,皇家还是有情义的。”柳娘拉他做到自己身边。
  如此,柳娘心中巨石方才落下。丈夫、侄儿都是相处多年的亲人,若最后真打起来,柳娘也手心手背都痛。柳娘给朱允熥的人足以自保,不足以起事。朱允熥性格温和,见先帝不选他,他自己也无翻盘做皇帝的野心,才能轻易对燕王俯首。
  对朱允熥来说,燕王代替了父亲,柳娘代替了母亲,没有做儿子的造父亲的反。
  柳娘也能勉强安慰自己,做不到面面俱到,至少都是自己的选择,不悔。
  第164章 番外:择媳记
  皇帝入主京城,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典礼之后, 终于可名正言顺的处理天下大事了。中山王之女徐氏封皇后, 世子朱高炽封太子,次子朱高煦封汉王,三子朱高燧封赵王,永安、永平、安成、咸宁四位郡主封公主。
  而新的皇室一家人入宫的第一件盛世, 就是选秀。
  宫中早有旨意,此次选秀,不为陛下充实后宫,乃为三位皇子择妃。这其中可是有太子朱高炽啊,一不小心就是未来国母,更别说还有汉王、赵王。即便是侧妃, 也多的是人愿意。
  太子朱高炽与义王朱允熥同年, 义王已经有两个儿子了, 太子居然还没成亲。当初局势紧张,观望的人太多, 帝后不放心给太子娶妻,后来又面临的大战, 一拖再拖,拖到如今太子都二十出头了,在大明是绝对的大龄青年, 绝对的金龟婿。
  可是这位太子却是洁身自好之人,身边虽有侍妾,但仍旧未让侍妾生子, 多少人都盼着能得这位殿下青眼。;因此,这些日子宫内宫外谣传着无数太子殿下的喜好,真假难辨。
  也有人想走一走皇后的路子,毕竟选媳妇儿嘛,婆婆选个自己喜欢的也是常有的事儿。关于徐皇后从小到大的事迹再一次走红起来,人人都试图从中分析出个一二三来。
  柳娘接过阿孟递来的名单,随意翻了翻,大明后妃出自民间的习俗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就拿柳娘的妯娌来说,谁背后不是立着王爵、公候府邸。此次选秀,乃是京中八品官员十五至十八的适龄女子。事实上十八的女子只有那么几个,机缘巧合才未成婚,剩下多是十五岁左右的女孩儿。
  选秀也全凭自愿,就算不想嫁入皇室,来宫里检测一下平日所学,柳娘也欢迎。
  “主子,你这次把选秀的年纪提到十五,已经让多少人措手不及了。慌慌忙忙送进宫,您还没去看过呢,何不去考校一番?”阿孟笑道,先帝在的时候没有选秀一说,前朝朝的时候,汉人无资格与蒙古人通婚,女子十三就能嫁人了,也没有这个习惯。
  “十五我还嫌小了呢!”柳娘笑骂一句,十五岁已经是她努力过后的极限,十五岁乃是及笄之年,过了这个岁数还待字闺中的女子都不好找。
  “把裹小脚的先筛下去。”柳娘合上折子,吩咐阿孟道。
  “主子,这又是为什么?”阿淑大胆问道:“您说把年纪提上来是为了和太子殿下更相配,十五岁女子身体发育好了,生产难度减小。那不要小脚女人又是为什么?”
  “阿淑,瞧你,又来了。”阿孟嗔怪道。
  “别说她,不懂就问,这不挺好的吗?”柳娘笑了,她喜欢阿淑活泼灵动,“说到这小脚,我就给你们讲一讲其中渊源。母后天生有一双大脚,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当年母后接见外命妇,一阵风吹过,吹气遮鞋的裙子,露出脚来。刻薄之人特意编了‘露马脚’的丑话来形容事有不慎,露出破绽。故事里母后也是羞窘万分,无言以对。哼!当真可笑,小人之心!无知者以己度人,殊不知母后对自己的脚满意得不得了,我等皇室众人,也对母后崇敬万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当年打仗的时候,只有大脚才能跟上行军速度。”阿淑脑筋转得最快。
  “就是这个道理。”柳娘抚掌笑道:“母后天足完好,跟着父皇转战各方,卓有功勋。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成为贤内助,助父皇奠定万里江山基业。当年父皇重伤,就是母后背着父皇撤离,才有如今之大明。我也是天足,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这才能辅佐陛下杀敌、守城,推翻伪帝乱政,靖平国难。”
  “学文习武,辅佐夫君,这些只有身体健康的女子才能做到。缠足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能有多少见识。我给儿子挑正妻,挑的是能担当责任、能辅佐夫君的贤内助,不是挑知情识趣的玩意儿。”
  柳娘这一番话传出去,天下都知道皇后娘娘喜欢天足、喜欢习武的女孩子,一时之间武将家的孩子吃香起来。那些缠足的女子也慢慢开始放脚。大明缠足,大多数并不是折断骨头缠成三寸金莲,而是从小用布紧紧裹住,让脚小巧玲珑。缠三寸金莲的是欢场、贱籍女子,这有侧面证明了柳娘小脚女人是玩意儿的说法。